支原体尿路感染

滑液囊支原体怎么才能不反弹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www.gs218.com/m/

滑液囊支原体是一种重要的鸡场常发病,由于其感染隐蔽性强、易反复、难控制、危害大;已经成为目前鸡病防控中的重点;检测数据显示,1-3月份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率为14.6%;从收到的鸡群的检测日龄统计得出,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日龄主要集中在30-80日龄,蛋鸡的青年鸡、麻鸡、土鸡、肉鸡是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的主要群体,防控滑液囊支原体是鸡场的一项系统工程。

自年以来,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年上半年发病率达到峰值35%,已经成为仅次于禽流感H9亚型的第二大鸡病,并且由于一旦鸡感染了此病,会长期存在,危害比较大,成为令养殖户朋友头疼的问题。

▉两大发病原因

任何病原感染,都是一场病原与机体的博弈,如若病原攻击力战胜了机体抵抗力,疾病发生。鸡滑液囊支原体之所以发病,就是因为病原攻击力战胜了鸡的抗病力,这除了存在病原(真凶),还存在降低鸡群免疫力的因素(帮凶)。1、真凶:病原的感染——鸡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

a、垂直传播:携带有病原的种鸡通过垂直传播进入雏鸡体内,造成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

b、水平传播:鸡舍环境中的病原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鸡体内;或者病原通过活疫苗进入鸡体内造成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

c、灭活苗一免几乎不产生抗体,二免三周后抗体转阳率在40%以上,5—7周后抗体达到高峰为免疫成功,10周后开始下降。在母源抗体方面,据监测在雏鸡发生35%阳性率感染时,当母源抗体较高时,可保护雏鸡1—2个月。一旦母源抗体消失,鸡群极易发生临床症状。当母源抗体较低时,雏鸡由于运输或进入污染重灾区均可发病。

2、帮凶:不良应激——降低鸡群免疫力的因素

a、冷热应激:鸡群受到冷热应激时,鸡群的免疫力降低,为疾病的发生创造条件。

b、通风不良:鸡舍通风过大鸡群受凉,降低鸡群抗病力。鸡舍通风过小有害气体超标,破坏黏膜免疫屏障,为疾病的发生创造条件。

c、霉变饲料:鸡群长期采食霉变饲料,会损伤机体肝肾功能,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疾病发生。

d、免疫应激:疫苗接种前期,会对鸡群造成一定的损伤,此时鸡群免疫力低,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

▉流行特点

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以春夏季、潮湿季节或饲养管理不善时多见。

日龄:4-16周雏鸡易感染,但是从近几年发病特点来看,发病日龄趋于小日龄化。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种蛋传播)、水平传播、批次间传播(注意空舍期的消毒工作)。

MS既可以种蛋垂直传播,也可经飞沫、器械等物品水平传播。

▉临床症状

病鸡发病初期羽毛粗乱、生长迟缓,中期食欲减少、体质消瘦、拉黄白绿便,后期鸡冠苍白、萎缩,行走困难,跛行,步态呈八字,或成踩高跷状,严重者不能站立,关节周围肿胀,尤其是附关节和爪垫儿是主要感染部位,发生肿胀。

发育正常的鸡一般,在-天产蛋率在95-96%。而感染了本病的鸡只有65-80%的产蛋率,很难再有产蛋高峰。

▉病理变化

剖检时,发病早期大多数在关节、腱鞘呈明显的肿胀,有一种粘稠的、乳酪色至灰白色渗出物存在。病程长者渗出物呈干酪样,被感染关节表面常为黄色或桔红色,特征性渗出物量以跗关节或足垫较多,关节膜增厚,关节肿大突出。

防控措施

1、管理是根本。重视环境卫生和消毒,减少环控应激。尽量做到全进全出,因为支原体对环境耐受力不强,拉长空舍时间,对于防止支原体传播有效。

2、中药保健。使用敏感药物,注意一定要按疗程使用。

最敏感药物,常见是泰妙菌素、泰万菌素、恩诺沙星、林可大观霉素、土霉素、替米考星等。产生耐药性药物,有泰乐菌素、红霉素,它们会很快产生耐药性。

?纯中药发酵---启健,让滑液囊支原体不再是难题!

纯中药制剂,无任何抗生素、无任何激素添加!查药残或产蛋鸡均可放心使用!

黄、白药子,知母,栀子,黄芩,大黄,浙贝母,连翘,郁金,防风,蝉蜕,甘草

方中黄药子、白药子清热毒,凉血而治疮黄,治主证为主;黄芩,黄连,栀子,连翘泻三焦热而清心,知母兼滋阴降火同为辅药;郁金散瘀凉血,贝母清热散结,防风,蝉蜕疏风消肿,大黄、芒硝清肠胃热毒且引热归道而出,皆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蜂蜜鸡蛋清解热毒而润燥消肿为引药。

滑液囊支原体、蛋禽腹膜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治疗量g拌料--斤,连用5-7天.

g*20袋/件

技术老师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ks/43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