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推广干床行动,不让夜遗尿孩子的未来折翅


<

原创掌健识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基地

尿从哪里来儿童夜遗尿是病吗

儿童夜遗尿,俗称”尿床”,在临床上指5周岁及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是否伴有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夜遗尿分为单一症状性和非单一症状性。单一症状性夜遗尿是指仅有夜间尿床,不伴有任何下尿路症状,并且不伴有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非单一症状性夜遗尿是指除夜间尿床外,还伴有尿急、尿失禁、排尿次数增加/减少、排尿延迟、憋尿表现、排尿不畅等任何一种下尿路症状,常继发于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如后尿道瓣膜、神经源性膀胱等。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单一症状性夜遗尿。

据统计资料表明,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约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其中每年有15%的患儿可自然痊愈,但约0.5%~2%患儿的夜遗尿将一直持续至成年期。

然而,儿童夜遗尿经常被低估和忽视,很多家长误认为“尿床不是病”。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于儿童夜遗尿疾病的知晓率仅为62%,只有不到50%医院就诊。因此,加强医生和公众对夜遗尿的认知教育迫在眉睫,不要让孩子的未来“折翅在床单上”。

为什么会发生儿童夜遗尿

儿童夜遗尿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若干神经递质和受体)、生理节律(睡眠和排尿)、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目前认为,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联系的障碍是单一症状性夜遗尿的基础病因,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促发夜遗尿的重要病因。

大部分夜遗尿儿童存在睡眠觉醒障碍,也就是夜间睡眠过深,难以唤醒,这种觉醒反应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完善。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便秘导致粪便积聚,对膀胱产生挤压而不容易把尿液“憋”住,从而引起夜遗尿;有些孩子习惯在睡前喝很多水或饮料,也会引起夜遗尿;其他如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儿童夜遗尿需要做哪些检查

夜遗尿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初次就诊时通常需要检查尿常规以及泌尿系统B超排除是否存在泌尿系统解剖畸形及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等,部分儿童还需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功能障碍;同时,排尿日记是评估儿童膀胱容量和是否存在夜间多尿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单一症状性夜遗尿具体治疗方案选择的基础,有条件的家庭均应积极记录排尿日记。此外,近年来夜遗尿儿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yy/108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