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年,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hominis,Mh)分离于人巴氏腺脓肿。年,有学者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alurethritis,NGU)患者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年,从男性NGU患者尿道分泌物中培养出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genitalium,Mg)。自此以来,有关于支原体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报道层出不穷,但关于支原体与不同疾病间相关性的报道说法不一。
支原体属柔膜体纲,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支原体科;其下分为支原体、血虫体、血巴尔通体和脲原体4个属。其中,支原体属(Mycoplasma)有种,脲原体属(Ureaplasma)有7种。能从人体分离出的支原体有16种,其中7种对人体有致病性,即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UU、Mh、Mg、发酵支原体(Mycoplasmafermentans,Mf)、穿透支原体(Mycoplasmapenetrans,Mpe)和梨支原体(Mycoplasmapirum,Mpi)。除Mp外,其他6种支原体均可见于女性泌尿生殖道。其中最重要的为UU、Mh和Mg。
UU共分为14个血清型和2种生物型。Parvo生物型由UU血清型1、3、6、14组成;T生物型则包括UU2、4、5、7、8、9、10、11、12、13血清型。这两种生物型基因组间有较大差异。最近,具有parvo生物群特征的支原体被划分为新的菌种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parvum,Up),Up常见于临床无症状携带人群,因此有学者认为其属于正常菌群;而具有T生物群特征的支原体称为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本文对未能区分两种生物型的研究统称为UU,针对生物型的研究则分别标注为Up和Uu。
研究显示,生殖道支原体有较高的携带率,新生儿体内支原体的定植通常是在阴道分娩时经母亲的宫颈或阴道时感染获得的,可认为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较阴道分娩者支原体定植率低。当女性性成熟并有性生活后,支原体检出率大大增加,尤其是Uu。有研究显示,女性性伴数越多,支原体检出率越高。
除性接触外,影响生殖道支原体在人群中分布的因素包括年龄、种族、经济状况、避孕方式、月经周期、绝经和妊娠等。因此,确定生殖道支原体在女性下生殖道中的流行情况需考虑上述因素,但目前将这些因素纳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并不多,这也是国内外缺乏支原体流行情况精确数据的原因。
Mg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检出率不同。对美国约例成人尿样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g检出率为1%(女性0.8%,男性1.1%)。在有生殖道感染症状女性中,Mg检出率高于普通人群。总的来说Mg比淋球菌更常见(0.4%),但低于沙眼衣原体(4.2%)和滴虫性阴道炎(2.3%)
UU非妊娠期健康女性阴道和宫颈检出率较高,并且可见Up的单纯血清型感染为主的现象,各国对非妊娠期女性UU检出率从20%~60%不等,PCR法较培养法敏感度高,无症状人群的UU检出率约为60%,性传播疾病门诊人群UU检出率为70%~9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医疗机构开始广泛开展支原体检测,主要使用培养法。目前中国对支原体的认识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支原体检测;二是支原体的致病性。
很多中国的医务人员对支原体的致病性认识混乱,支原体是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有较高的生殖道携带率。目前有的医疗机构只要发现支原体检出阳性,就一律给予抗生素治疗,不孕患者不转阴不给予助孕,造成患者反复治疗,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负担。另外一些医疗机构又出现另一种极端情况,由于不能判断支原体是否致病,就不进行支原体检测和治疗,这样又会耽误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给患者造成痛苦。因此,对于支原体致病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一种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和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关系的微生物,支原体及其致病性的研究在各国方兴未艾。目前已知Mg是女性宫颈炎的病因,而UU和Mh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新生儿肺疾病相关。但支原体在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明确。由于支原体的临床检出率很高,而无症状者也较高,如何评价支原体的致病性成为临床医生关心的重要问题。
支原体的阴道高定植率意味着人群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支原体携带者,这些患者无症状和体征,因此不能认为出现了支原体感染。这种现象以UU最为突出。刘朝晖等发现,在健康体检人群中UU检出率为60.9%,其中Up为95%,并以单一血清型为主(90.1%)。张帝开等发现,在健康体检人群中UU检出率为36%,其中Up为82.5%,并以单一血清型为主(88.5%)。在男性的尿道下1/3处也能发现类似的现象。
自从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分型检出Uu和Up后,各国学者都致力于研究二者致病性间的差异,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哪种UU的致病力强[14]。考虑到中国大部分临床机构仅能通过培养法检测UU,不能区分Up和Uu,。因此判断支原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时需更加谨慎,应将疾病的症状体征作为判断感染存在的前提,否则应以携带者对待,不宜使用抗生素过度干预。
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妇女中有2/3可检出Mh。年,有学者首先提出Mh可能在非特异性阴道炎中的作用,可能是与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细菌共生,或是单独的病原体。有研究支持这一设想,结果显示,患有BV妇女的Mh检出率为63%,而正常对照者仅为10%。Deodhar等发现,BV患者Mh检出率为43.9%。BV患者阴道分泌物多能培养出Mh和UU。虽然支原体对甲硝唑不敏感,但是在甲硝唑治疗BV后很少在阴道分泌物中培养出Mh。这可能是由于适于支原体生存的阴道环境改变所致。因此,推想Mh在BV中可能是与其他细菌处于共生状态。因此,从阴道分泌物中检出Mh并不意味着其具有致病性,仅提示可能存在BV。
目前已证明,Mg是男性NGU和女性宫颈炎的病原体。Keane等[17]对39例患有NGU的男性和其性伴侣进行研究发现,14例沙眼衣原体阳性男性的性伴中43%为衣原体阳性,12例Mg阳性男性的性伴中58%Mg阳性,Mg感染率与衣原体相当。动物实验也证明,从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Mg接种到未感染动物体内后可形成相同疾病,符合Koch法则。据此可肯定Mg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原体。
Mg通常可从女性阴道和宫颈的分泌物中检出。McGowin等采用体外实验发现,Mg感染培养基中的阴道和宫颈上皮细胞后,2h即可与细胞发生黏附,3h可进入细胞,感染后1~2d大部分Mg进入细胞使胞内浓度高于胞外浓度。Mg进入细胞后可促使细胞分泌前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等,趋化巨噬细胞吞噬Mg,并且Mg还可释放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这可能与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复制有关。
国外很多学者已证明,Mg是宫颈炎的病因。Gaydos等对例门诊就诊的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PCR法检测阴道分泌物拭子和尿液中衣原体、Mg、淋菌和滴虫,发现衣原体和Mg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1.1%和19.2%,而在宫颈炎人群中检出率分别为15.8%和28.6%;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Mg与宫颈炎相关。
由于Mg可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其也可能上行感染致非淋菌非衣原体性盆腔炎。有研究显示,Mg可导致猴输卵管炎,能改变输卵管纤毛细胞的形态。有学者发现,Mg可黏附男性精细胞,进而随精液进入女性上生殖道。在患有盆腔炎的女性中Mg检出率为14%~16%,与无症状女性的检出率(3%)差异较大。在盆腔炎评价与临床健康(PIDEvaluationandClinicalHealth,PEACH)研究中,Mg与衣原体和淋菌的流行情况一致,提示其可能是女性生殖道潜在的常见致病原。Haggerty等对50例患有非淋菌非衣原体性盆腔炎的女性用PCR法检测宫颈和内膜的Mg,检出率分别为12%和8%,说明在子宫内膜能检测出Mg。
盆腔炎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反复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痛等后遗症。Mg感染是否能导致上述疾病还有待研究。目前仅有证据提示,不孕女性宫颈或腹腔拭子PCR检测Mg阳性率高于健康女性;另外,不孕女性血清Mg抗体阳性而宫颈拭子阴性提示既往Mg感染可能会导致输卵管持久的损伤或堵塞。
目前约有10%的PID患者能培养出Mh。Prabhakar等研究发现,PID患者中Mh检出率为54.9%,而对照组仅16.39%。已有研究发现,约2%~16%的急性PID患者可直接从发炎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部位培养出Mh,患者的阴道和宫颈Mh分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中Mh的特异性抗体都升高,这些都提示Mh与PID相关。但有研究指出,Mh感染输卵管镜下无明显结构改变,说明Mh感染急性期内对输卵管的损伤较Mg、淋菌感染轻。
UU与疾病的关系是目前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由于检测方法的多样化,尚无统一的检验标准,且各国学者对UU及其血清型认识的差异,使得国内外关于UU的流行情况及其致病性的报道存在一定的不同。目前已知UU可能与男性尿道炎相关,但由于约50%性活跃男性尿道中有UU定植,所以仅检出UU不一定能证明其与尿道炎相关。Abele-Horn等采用PCR法研究例有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Uu临床标本发现,Up和Uu检出率分别为81%和30%,特别是在盆腔炎和流产患者中Uu检出率显著升高,分别为57%和42%,提示Uu可能与宫颈炎及其后遗症相关。
综上所述,支原体与盆腔炎的发病有相关性,在临床盆腔炎的诊治中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因此,在年发表的《中国盆腔炎性疾病诊治规范草案》大部分治疗方案中都含有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
文献报道,妊娠期阴道和宫颈检出UU、Mg的患者较正常女性更易发生早产,Abele-Horn等认为,阴道大量UU定植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为明确这一关系,0年在美国进行了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共纳入余例妊娠妇女,结果表明,母体妊娠中期下生殖道UU的定植与低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和早产无关。Eschenbach等对例妊娠中期无症状但阴道发现UU定植的妊娠妇女采用红霉素mg,3次/d口服及安慰剂双盲治疗7d,在治疗结束后4周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再次培养,发现2组的UU再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且早产等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下生殖道存在UU,不是用红霉素预防早产的指征。有学者研究认为,红霉素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妊娠期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但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大多未分析其他早产致病微生物如衣原体等的影响因素。目前多数临床研究认为,不需对妊娠期下生殖道检出UU的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
支原体在羊膜腔内感染中起到的作用日益受到白殿疯风怎么引起的白癜风治疗方法哪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hongh.com/zlys/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