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大约1/3的糖尿病人会发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N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很多患者往往不重视,到出现泡沫尿、水肿、贫血、腰酸乏力,医院做检查尿常规中出现蛋白或者血肌酐水平升高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糖尿病患者临床上一旦出现显性蛋白尿,治疗效果通常较差,而且进展很快。
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糖尿病肾病的定期筛查。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对延缓糖尿病患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的3月10日是“世界肾脏日”,关于“糖尿病肾病”总结出大家最关心的十个问题,做出解答。
糖尿病人只要出现蛋白尿
就是“糖尿病肾病”吗?
“糖尿病肾病”指的是由长期高血糖所致的慢性肾脏损害。
患者至少要有5年以上的糖尿病史,很可能同时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然,这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肾脏损害(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免疫性肾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肾损害等),以及因剧烈运动、高烧、泌尿系感染、高蛋白饮食所致的一过性尿蛋白阳性。
因此,糖尿病人出现蛋白尿并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也有可能是“非糖尿病肾病”,需要仔细进行鉴别。
尿泡沫增多
就是尿蛋白增高吗?
尿液泡沫增多说明尿液表面的张力增大、泡不易破,导致泡沫增多的原因很多,例如,尿蛋白增多、尿糖增高、尿路感染、排尿过急等均可引起,因此,尿泡沫增多不能与尿蛋白增高完全画等号,还需要进一步行尿常规检查,明确病因。
糖尿病人尿蛋白阳性该咋办?
首先应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达标,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同时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
控制好血糖
就能预防糖尿病肾病吗?
血压
65岁以下的糖尿病人血压的控制目标是</80mmHg,65岁及以上的老年糖友,控制在</90mmHg即可。
血脂
普通糖尿病人的血脂控制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LDL-C)<2.6mmol/L,如果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则应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此外,肥胖者要降低体重,合并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者要降低血尿酸,预防尿路感染,禁用有损肾脏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等)、戒烟忌酒等。
“糖尿病肾病”能否逆转?
“糖尿病肾病(DN)”是一个渐进性发展的过程,由轻到重临床分5期,从最初的肾小球高滤过到微量白蛋白尿,再到临床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GFR)逐渐下降,血肌酐上升,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
肾功能不全患者
为何要低蛋白饮食?
肾病患者高蛋白饮食会促进肾小球硬化,加重肾小球损害。因此,建议患者低蛋白饮食,但具体吃多少要根据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决定,具体的适宜摄入量请临床营养师,根据糖尿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除了摄入量之外,蛋白质的质量也很重要,优质蛋白应该占一半以上,瘦肉、鱼虾、蛋、奶及豆制品都属于优质蛋白质的范畴。
二甲双胍对肝肾有损害吗?
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同时,它是以原形通过尿液排泄的,因此,它无论对肝脏还是肾脏都没有损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之所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双胍,并非是因为二甲双胍伤肾,而是因为当患者有肾功能不全时,二甲双胍排泄受阻,导致药物在血中蓄积,有可能诱发“乳酸酸中毒”。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前应复查肝肾功能,避免乳酸酸中毒。
中药一定对肾脏安全无害?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有些中药,如马兜铃等具有肾毒性作用,长期服用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有可能导致肾脏损害。
哪些糖尿病人
容易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除了与糖代谢紊乱有关之外,还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病程长短以及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具备上述危险因素越多,罹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越高。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由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往往只是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2型糖尿病在诊断伊始即应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以后每年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
选择天津马光慢病管理,提供血糖实时监测系统由专业医师为您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并进行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及运动建议,医院专家针对您的病情进行用药指导。
感谢阅读
·
秒,转发分享健康仅需1秒~
推荐阅读
(点击题目文字即可阅览)
1马光科普
早点知道这七个糖尿病误区,血糖早就控制好了?
2马光科普
一图读懂:糖尿病12大谣言,大家别再相信了!
3马光科普
“三高”患者最不能做的10件事!
天津马光祝愿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gr/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