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让猪场头痛的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气喘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生产实践中,往往在猪圈外就可听到患猪强咳、干咳,咳嗽音响亮、有力。

长期以来,本病一直被认为是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最常发生、流行最广最难净化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由于经常和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其它病原混合感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突显出了其重要性。

猪气喘病多呈慢性经过,常伴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易感猪与带菌猪接触后,发病的潜伏期大的为十天或更长时间,并且所有自然发生的病例均为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出现免疫抑制现象,继发性感染会和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抑制反应共同作用,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带病猪的广泛存在,除直接死亡外,病猪生长发育缓慢,生长率降低15%左右,饲料利用率降低20%,有的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死亡,给养殖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喘气病的主要病变是肺部出现实变性病变,主要集中在肺尖叶和心叶,且病灶与非病变区有明显的界限,颜色通常为紫红到黄褐色。感染后10~12周,若无继发感染,肺部病变组织会逐渐自我康复,但仍会留下永久性的组织伤痕,也可看到明显的肺泡萎缩。

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及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h;在病肺组织中的病原体1~4°C存活7天。日光、干燥及常用消毒药都可在较短时间杀灭病原。

防治本病主要措施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自繁自养,自育及全进全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减少尘埃,人工清除干粪降低舍内氨气浓度;断奶后10~15天内仔猪环境温度应为28~30℃,保育阶段温度应在20℃以上,最少不低于16℃。保育、产房还要注意减少温差,同时注意控制猪群密度,尽量减少迁移,降低混群应激;定期消毒,彻底消毒空舍等。

抗生素在治疗本病上面发挥重要作用。常用的抗生素有:大环内脂类(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吉他霉素、红霉素)、酰胺醇类(氟苯尼考)、双萜类(支原净-泰妙菌素)、林可胺类(林可霉素)等。四环素类(强力霉素)、氨基糖苷类(卡那霉素)等。

值得注意的是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Ⅱ,磺胺二甲氧嘧啶,红霉素,竹桃霉素和多粘菌素都有抗菌性。

临床常见用药方案:

怀孕母猪分娩前14~20天以支原净、利高霉素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苯尼考等投药7天。

仔猪1日龄口服0.5ml庆大霉素,5~7日龄、21日龄2次免疫喘气病灭活苗。

仔猪15日龄、25日龄注射恩诺沙星一次,有腹泻或喘气病严重的猪场断奶前后定期用药,可选用支原净、利高霉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等。

总之,在搞好全进全出,加强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加对怀孕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药物控制,加强仔猪特别是初产母猪的仔猪的早期免疫,立即隔离发病猪,根据猪群具体情总采取定期用药,预防用药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场内猪支原体肺炎危害的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gr/42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