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孩子们还没有开学,每个家庭的隔离都做得很好,常见的儿童春季传染病(例如: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等)都非常少见。
但是,梁医生仍然在线上接诊了一些发热的孩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他们的发烧呢?今天,梁医生就跟大家分享几个近期引起儿童发热的比较典型的案例。
案例一
4月龄女性婴儿,腋温38℃
发热前12小时接种肺炎13价疫苗
第一案例中的4月龄孩子,发热是出现于接种疫苗后的12小时,发热为低热,除了发热以外,孩子其他情况都良好。我们会将这一位孩子的发热与接种疫苗相关联。
经过连续的观察,12小时后也就是接种疫苗24小时左右,孩子的体温就下降至正常,没有其他任何的表现,孩子就恢复正常了。
有研究发现,接种肺炎13价疫苗后有高达24.3%-36.5%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绝大多数(23.6%-34.9%)为轻度发热(38-39℃),疫苗引起的发热一般会在接种疫苗后48小时内好转的哦!
可参考文章:为了宝宝的健康,妈妈都要有“疫”识哦!
育儿护理
案例二
5月龄男性婴儿,体温39.1℃
第一个案例中的孩子发热的原因是接种疫苗,那么差不多年龄的第二个孩子是不是也是接种疫苗导致的呢?
疫苗导致的发热,绝大多数都是轻度发热,中度以上的发热比较少见,以肺炎疫苗为例,引起中度发热(39℃-40℃)的比例1.1-4.4%,高热(>40℃)更加罕见(0.1-1.0%),因此,即便是接种疫苗后,如果是39℃以上的发热,首先怀疑的也不是疫苗后的发热,需要寻找其他的原因。
我仔细询问了孩子的情况,这个5月龄的孩子上一次接种疫苗是在1周前,因此可以首先排除疫苗接种引起的发热。孩子一直在家中,没有接触过生病的人,除了发烧以外没有其他症状(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等等),那么孩子发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候,我建议家长做一个尿常规化验,很快尿分析结果出来——尿路感染。经过治疗后孩子顺利恢复。
为什么我首先给出化验小便这个建议?在3-24龄特别月是6月龄以下,没有感染源的>39℃以上发热的婴儿中,尿路感染的比例很高,未行包皮环切术的男孩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为10-25%,因此我们会建议小婴儿特别是6月龄以下的发热的婴儿,首先进行方便、快速并且性价比高的尿液化验来除外尿路感染。
案例三
1岁2月男性儿童,体温38.6℃
前两个发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这第三个相对大一些的孩子的发热又是什么原因呢?第三位孩子也是一直在家,没有接触任何生病的人。除了发热也没有其他任何的表现,食欲和精神状态都一切如常,这位孩子我是如何考虑的呢?
这时候我给出的意见是:化验小便,如果尿液分析结果正常,持续护理和观察48-72小时,观察皮肤是否会有出疹的情况。
孩子的尿液检查正常,持续观察48小时后,孩子的发热间隙延长,也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现,因此我建议继续观察至72小时,72小时后孩子的体温好转,全身出现了皮疹,最后诊断——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出疹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持续发热3-5日后骤然热退,随后出现皮疹。
就像很多人描述,幼儿急疹是出疹后才能诊断,很难在发热时提前判断。我为什么会在这个孩子的发热期间就高度怀疑他是幼儿急疹呢?
这是因为我应用了概率的方法。在这“全面隔离”的事情,一般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很低。但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毒不同,成人的口腔中可能长期携带引起幼儿急疹的病毒,因此,这一时期出现幼儿急疹的概率会上升。
为什么让孩子在家中持续观察呢?
1、我是孩子的家庭医生,从孩子出生后的情况我都非常了解;
2、孩子没有基础疾病病史,既往没有得过幼儿急疹;
3、孩子所有的疫苗接种都是按照我为他制定的方案接种,孩子已经接种完全所有针对细菌感染免疫保护的疫苗(肺炎疫苗、B族溶血链球菌疫苗);
3、孩子除了发热以外没有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表现;
4、孩子的精神状态以及一般情况良好;
5、接下来的观察中我会随时在线一直陪伴着家长;
6、妈妈是一位学习型的家长,记录与观察都非常仔细。
三个儿童发热案例有三种不同的原因,实际上引起儿童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有轻也有重,需要医生从孩子的年龄、性别、病史以及体格检查中咨询分析小心甄别。即使是幼儿急疹这种良性疾病,在疾病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高热(>40℃),甚至因为高热导致的抽搐的情况。
家长应该学习儿童发热的护理和观察和常见儿童急救的处理的知识。当孩子出现发热时,应该仔细的记录并观察,这样才能为医生的诊断提供详细的病史从而帮助医生更加准确的判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zy/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