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七旬老太频繁尿频尿急不敢喝水,竟是膀胱


七旬老太频繁尿频尿急、不敢喝水,竟是膀胱“过度活动”

“医生,我最近又开始尿频、尿急,可能是尿路感染又发了,能不能用点消炎药啊?”11月30日早上,医院住院的李奶奶向查房医生询问道。

医生仔细询问后了解到,李奶奶近两年经常受到尿频、尿急、憋不住尿的困扰,严重时甚至不敢喝水,怕出门在外一时找不到厕所。每次发作,老人就自行服用一些抗菌药物,但症状仍是反反复复。

自行随意使用抗菌药物,极可能造成细菌耐药、二重感染等危害。李奶奶的情况引起了一同查房的临床药师的注意。她回顾了老人的尿常规等检查结果,发现并没有明显的提示感染的迹象。

请泌尿外科医生会诊后,认为引起李奶奶尿频、尿急可能存在其他非感染性因素,于是结合年龄、糖尿病病史等情况,对李奶奶进行了膀胱过度症量表(OABSS)测定。

结果提示李奶奶评分为8分,考虑中度膀胱过度症;在泌尿外科进一步完善了残余尿量测定、尿流动力学检查后,经综合评估,李奶奶确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

随后,李奶奶接受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目前,尿频、尿急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罗飏介绍,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为特点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

相关数据显示,40岁以上中国人OAB的患病率达21.4%,其中女性高达26.4%,也就是说,每4个40岁以上中国女性,就有一个可能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困扰。

罗飏提醒,老年人;绝经妇女;怀孕和生育的妇女;肥胖人群;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镇痛剂、抗抑郁药物和止痛剂;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有尿路感染;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曾经做过盆腔手术、接受盆腔放疗、患有膀胱癌、超重以及需整天站立工作的人群容易患上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不可自愈的,甚至还可能增加其他疾病风险;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往往因频繁尿频、尿急症状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对日常生活、工作产生影响,长此以往甚至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因此,如果您有排尿问题,请一定要引起重视。

罗飏建议,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后,不应盲目服药特别是抗菌药物,而应该及时到泌尿外科进行诊治,完善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通讯员温菁童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zy/112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