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呵护女性健康我们更专业


妇科炎症

子宫内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结构发生炎性改变,细菌可沿阴道,宫颈上行或沿输卵管下行以及经淋巴系统到达子宫内膜。通常宫腔有良好的引流条件及周期性内膜剥脱,使炎症极少有机会长期停留于子宫内膜,但如急性期炎症治疗不彻底,或经常存在感染源,则炎症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影响子宫肌层,成为子宫肌炎。子宫内膜炎可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常与慢性宫颈炎、慢性输卵管炎同时存在,是导致流产的最常见原因。

病因:

1.妊娠和分娩

产褥感染和感染性流产是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常见原因。分娩后宫腔内残留少量胎膜或胎盘,或胎盘附着部位的子宫复旧不全,可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

2.宫腔手术和放置宫内避孕器

宫腔内手术操作尤其是非正规人工流产,可导致细菌入侵发生感染。宫内避孕器的长期刺激可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

3.不注意个人卫生

经期性交及与患有性病的异性性交,也易发生此病。

4.子宫腔内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癌坏死可引起子宫内膜感染。

5.其他妇科炎症

宫颈炎、阴道炎的上行感染;输卵管卵巢炎症的下行蔓延,均可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6.雌激素水平低下

更年期或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内酸度下降及宫颈黏液栓减少,人体的生理屏障功能减弱,细菌易于侵入。

并发症:

1.宫腔积脓

当子宫内膜炎导致宫颈粘连阻塞时,宫腔内的炎性分泌物不能外流,积聚于宫腔内,可形成宫腔积脓。

2.盆腔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若治疗不及时,可进一步发展为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静脉炎等,甚至发展成败血症。

3.不孕

有炎症的子宫内膜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又或是受精卵着床不稳固,导致不孕。子宫内膜炎还会影响胎儿,可引起畸形、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等。

检查:

1.阴道检查

应尽量采取宫腔排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涂片检菌,供作用药的参考。窥器检查可见子宫口有大量脓性或污秽血性臭味分泌物外溢。双合诊时子宫颈举痛。宫体因充血水肿而胀大,柔软,压痛明显。

2.血常规检查炎性反应指标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计数增多,炎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等增高。

3.诊断性刮宫

可明确发病原因及排除恶性病变。术前应控制炎症3天,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术中操作应轻柔,因感染的宫壁脆弱,易致子宫穿孔。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其内膜菲薄,刮取时更应注意。流产后子宫内膜炎可能残留胚胎组织,应仔细全面刮取,往往可同时起到治疗作用。

4.病理检查

可明确病因。内膜间质内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炎症时间较久者可见纤维母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

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症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细菌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

病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因有恶露流出,未及时关闭,宫腔内有胎盘的剥离面,或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或产后过早有性生活,病原体侵入宫腔内,容易引起感染;自然流产、药物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物残留于宫腔内,或人工流产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均可以发生流产后感染。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黏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等,由于术前有性生活或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后急性感染发作并扩散;也有的患者手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术后不遵守医嘱,同样可使细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3.经期卫生不良

若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和护垫,经期盆浴、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4.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

最常见的是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炎症;患慢性宫颈炎时,炎症也可通过淋巴循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5.其他

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等。

并发症:

1.输卵管积水与输卵管卵巢囊肿

输卵管发炎后,伞端粘连闭锁,管壁渗出浆液性液体,潴溜于管腔内形成输卵管积水;有时输卵管积脓的脓液吸收后,也可形成输卵管积水;如果同时累及卵巢则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

2.输卵管炎

是盆腔炎中最为常见的;输卵管黏膜与间质因炎症破坏,使输卵管增粗、纤维化而呈条索状或进而使卵巢、输卵管与周围器官粘连,形成质硬而固定的肿块。

3.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炎症蔓延到宫旁结缔组织和子宫骶韧带处最多见;局部组织增厚、变硬、向外呈扇形散开直达盆壁,子宫固定不动或被牵向患侧。

检查:

1.分泌物直接涂片

取样可为阴道、宫颈管分泌物,或尿道分泌物,或腹腔液(经后穹隆、腹壁,或经腹腔镜获得),做直接薄层涂片,干燥后以美蓝或革兰染色。凡在多形核白细胞内见到革兰阴性双球菌者,则为淋病感染。因为宫颈管淋菌检出率只有67%,所以涂片阴性并不能除外淋病存在,而阳性涂片是特异的。沙眼衣原体的镜检可采用荧光素单克隆抗体染料,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片星状闪烁的荧光点即为阳性。

2.病原体培养

标本来源同上,应立即或在30秒内将其接种于Thayer-Martin培养基上,置35℃温箱培养48小时,进行细菌鉴定。新的相对快速的衣原体酶测定代替了传统的衣原体的检测方法,也可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进行对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此法系酶联免疫测定。

细菌学培养还可以得到其他需氧和厌氧菌株,并作为选择抗生素的依据。

3.后穹隆穿刺

后穹隆穿刺是妇科急腹症最常用且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穿刺,所得到的腹腔内容或子宫直肠窝内容,如正常腹腔液、血液(新鲜、陈旧、凝血丝等)、脓性分泌物或脓汁,都可使诊断进一步明确,穿刺物的镜检和培养更属必要。

4.超声波检查

主要是B型或灰阶超声扫描、摄片,这一技术对于识别来自输卵管、卵巢及肠管粘连一起形成的包块或脓肿有85%的准确性。但轻度或中等度的盆腔炎很难在B型超声影像中显示出特征。

5.腹腔镜检

如果不是弥漫性腹膜炎,病人一般情况尚好,腹腔镜检可以在盆腔炎或可疑盆腔炎以及其他急腹症病人施行,腹腔镜检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还可以对盆腔炎的病变程度进行初步判定。

6.男性伴侣的检查

这有助于女性盆腔炎的诊断。可取其男性伴之尿道分泌物作直接涂片染色或培养淋病双球菌,如果发现阳性,则是有力的佐证,特别在无症状或症状轻者。或者可以发现有较多的白细胞。

宫颈炎: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因子宫颈管阴道部鳞状上皮与阴道鳞状相延续,阴道炎症均可引起子宫颈阴道部炎症。由于子宫颈管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较差,易发生感染。临床多见的子宫颈炎是急性子宫颈管黏膜炎,若急性子宫颈炎未经及时诊治或病原体持续存在,可导致慢性子宫颈炎症。

病因:

1.急性子宫颈炎

(1)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主要见于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2)内源性病原体部分子宫颈炎的病原体与细菌性阴道病病原体、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

2.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症可由急性子宫颈炎症迁延而来,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子宫颈炎相似。

(1)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病变局限于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宫颈阴道部光滑,外口流脓性分泌物,颈管黏膜增生外突,宫颈口充血发红,宫颈肥大。

(2)子宫颈息肉由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

(3)子宫颈肥大慢性炎症→宫颈组织反复充血、水肿,腺体及间质增生→宫颈不同程度肥大。

临床表现:

1.急性宫颈炎

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引导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

2.慢性宫颈炎

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或有黄色分泌物覆盖子宫颈口或从子宫颈口流出,也可表现为子宫颈息肉或子宫颈肥大。

尿道炎:尿道炎是一种常见病,指尿道黏膜的炎症,女性好发。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非特异性尿道炎和淋菌性尿道炎,后两种临床表现类似,必须根据病史和细菌学检查加以鉴别。多为致病菌逆行侵入尿道引起。

病因:

①尿道损伤:尿道器械检查引起的尿道黏膜擦伤,可破坏尿道黏膜防御功能,导致细菌感染。

②尿道内异物:自外界放入的异物或尿道内结石等,停顿稍久即可导致尿道感染。

③尿道梗阻:如包皮口狭窄,尿道外口狭窄,尿道狭窄,后尿道瓣膜,尿道肿瘤,女性处女膜伞,尿道口处女膜融合等,因排尿不畅,尿液积存于尿道内可继发尿道感染。

④邻近器官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阴道炎或子宫颈炎等可蔓延到尿道,此常为慢性后尿道炎的顽固病灶。

⑤常与性生活有关,不洁性生活易引起尿道感染。

并发症:

男性患者的并发症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妇性患者的并发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腹膜炎等。

尿道内感染可直接蔓延到膀胱或前列腺而引起膀胱炎或前列腺炎。急性尿道炎若处理不当可并发尿道旁脓肿,脓肿可穿破阴茎皮肤成为尿道瘘。在尿道炎症愈合过程中纤维化则可引起尿道狭窄。

检查:

尿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呈脓尿,伴有红细胞增多,少数呈肉眼血尿,尿三杯试验检查,可以发现第1杯内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存在,而第2杯,第3杯基本正常,初段尿细胞培养菌数明显多于中段尿,尿道或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淋菌性尿道炎可见细胞内或细胞外淋病双球菌,非特异性尿道炎可用分泌物或前尿道拭子培养,见大量细菌生长,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均未发现细菌者,即有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可能,可行特殊方法培养或做PCR检查。

慢性尿道炎需行尿道膀胱镜检查,以明确发病的原因,有时可用金属尿道探子试探尿道内有无狭窄,必要时行尿道造影,急性期尿道内忌用器械检查。

附件炎:女性内生殖器官中,输卵管、卵巢被称为附件。附件炎是指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但输卵管、卵巢炎常常合并有宫旁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且在诊断时不易区分。在盆腔器官炎症中,以输卵管炎最常见,由于解剖部位相互邻近的关系,往往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同时并存且相互影响。

病因:

附件炎是致病微生物侵入生殖器官后引起输卵管、卵巢感染的常见疾病。此病未婚、已婚女性均可发生,临床上常与盆腔结缔组织炎相伴发生。附件炎可使输卵管闭锁,导致不孕,诱发其他并发症。

临床表现:

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附件炎

以急性下腹痛为主,伴有发热,妇科检查时附件区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血常规化验可以见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白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急性附件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附件炎。

2.慢性附件炎

有程度不同的腹痛,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使盆腔充血,结缔组织纤维化,盆腔器官相互粘连。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酸痛等症状,时轻时重,并伴有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等,且往往在经期或劳累后加重。妇科检查时双侧或单侧附件区压痛,增厚感,或出现压痛性的包块,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有些症状有时不很明显,但是由于输卵管和卵巢相邻,发生炎症时不易区分。尤其是输卵管的慢性炎症,时间久了可导致输卵管纤维化、增粗且阻塞不通,还可与周围组织粘连。如输卵管两端闭塞,可形成输卵管积水,积水穿入到粘连于一起的卵巢中,形成卵巢囊肿。易造成不孕或宫外孕。

检查:

1.急性附件炎检查

可见白带呈脓性或均质性黏液状,附件多有压痛及触痛,有时可扪及输卵管、卵巢粘连的炎性包块,边界欠清,活动受限制。

2.慢性附件炎检查

下腹有压痛、盆腔检查子宫两侧增厚有触痛,有时可触及肿大固定的囊性包块。

3.B超检查

无异常发现,除非有输卵管积水或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时,超声检查可发现包块。

外阴炎:外阴炎是由于病原体侵犯或受到各种不良刺激引起的外阴发炎,可独立存在,更多时与阴道炎、泌尿系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并发,或为某些外阴疾病病变过程中的表现之一。临床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甚至肿胀、红疹、糜烂、溃疡。

病因:

1.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可为大肠杆菌、滴虫、真菌、病毒等。

2.异物刺激

如尿液、粪便、异常的阴道分泌物等。

3.全身性疾病的局部症状

如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

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甚至肿胀、红疹、糜烂、溃疡,病久皮肤可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藓样变。常见的外阴炎有以下几种:

1.非特异性外阴炎

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2.霉菌性外阴炎

常与霉菌性阴道炎同时存在,可见到豆渣样分泌物,病损表面有时有白色苔状物覆盖。

3.婴幼儿外阴炎

外阴皮肤黏膜潮红、痒痛,可导致阴唇粘连。

4.前庭大腺炎

一侧大阴唇部位红、肿、热、痛,于大阴唇下1/3处形成硬结,有波动感及压痛,即形成前庭大腺脓肿,脓肿有时可自行破溃。

5.性病

外阴尖锐湿疣、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淋病等。

检查:

1.妇科检查。

2.阴道分泌物检查。

3.必要时行全身检查及相关血清、组织病理等检查。

阴道炎:阴道炎即阴道炎症。正常健康妇女阴道由于解剖组织的特点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口的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影响下的增生和表层细胞角化,阴道酸碱度保持平衡,使适应碱性的病原体的繁殖受到抑制,而颈管黏液呈碱性,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

病因:

1.细菌性阴道病

正常阴道内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占优势。细菌性阴道病时,由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加所致的内源性混合感染。

2.念珠菌性阴道炎

(1)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酸性环境易于生长,为双相菌(酵母相、菌丝相)。

(2)患者阴道pH在4.0~4.7,常4.5。

(3)条件致病菌(酵母相→菌丝相)。

(4)常见诱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

(5)其他诱因:胃肠道假丝酵母菌、着紧身化纤内裤、肥胖者。

3.滴虫性阴道炎

(1)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

(2)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月经后接近中性,滴虫易繁殖。

(3)患者的阴道pH一般在5.0~6.5,多数6.0。

(4)寄生于阴道、尿道或尿道旁腺、膀胱、肾盂、男方包皮褶皱、尿道、前列腺。

(5)常与其他阴道炎并存。

4.老年性阴道炎

绝经后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阴道内pH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其他致病菌过度繁殖或容易入侵引起炎症,以需氧菌为主。

5.幼女性阴道炎

因婴幼儿外阴发育差、雌激素水平低及阴道内异物等造成激发感染所致,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临床表现:

1.细菌性阴道病

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检查见阴道黏膜无充血的炎症表现,分泌物特点为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长黏附于阴道壁,容易将分泌物从阴道壁拭去。

2.念珠菌性阴道炎

(1)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

(2)尿频、尿痛。尿痛特点是排尿时尿液刺激水肿的外阴及前庭导致疼痛。

(3)特征分泌物: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

(4)外阴炎-地图样红斑、水肿、抓痕。

(5)阴道炎-水肿、红斑、白色膜状物。

3.滴虫性阴道炎

(1)阴道分泌物增多特点: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2)外阴瘙痒部位:阴道口和外阴。

(3)若合并尿道感染: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可见血尿。

(4)不孕: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阻碍乳酸生成,影响其在阴道内存活。

(5)检查见:阴道粘黏膜充血,散在出血斑点,“草莓样”宫颈后穹隆多量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带虫者阴道黏膜无异常改变。

4.老年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等,常伴有性交痛。

5.幼儿性阴道炎

主要为阴道脓性分泌物及外阴瘙痒。

健康-

医院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吗
白癜风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yy/26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