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白细胞尿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院检验科

张时民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而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在临床医生诊疗过程中比较关心的尿中有形成分是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而在判断泌尿系统的血尿来源时候,往往对尿中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比较被专业领域认可。

而白细胞尿许多人知之甚少,以往我们关心的尿中白细胞主要在有没有和数量的多少,并不关心白细胞是哪一类。而常规尿沉渣检查也比较难以鉴别白细胞类别,甚至还有可能将非白细胞的其他细胞误认作白细胞。因此对尿液中的白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将对识别各种类型白细胞尿,鉴别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更多的价值。

一、何为白细胞尿或脓尿?

1.正常人清洁中段尿离心镜检,白细胞数应少于5个/HP。或(男)个/h、(女)个/h。当白细胞数量超过这些标准时,被称为白细胞尿。

2.尿沉渣检查或尿1h细胞定量计数,白细胞数量超过上述参考范围,可称白细胞尿(leukocyturia),或称脓尿(pyuria)。而脓尿特指白细胞已经变性、死亡的情况,主要指中性粒细胞,镜检中可见白细胞成团出现,细胞核模及浆糊不清,细胞间界限不清,这些白细胞一般被称为脓细胞。严重的脓尿可见到尿液浑浊,甚至变为乳白色。

3.尿液中也可见嗜酸细胞、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但需特殊染色后鉴别。

二、影响尿白细胞分析测定的因素

1.当尿pH升高,白细胞易于破坏,可能导致镜检法、颗粒计数法或形态学检验方法结果偏低。

2.患者大量饮水,尿比密或渗透压降低易导致白细胞破坏;陈旧尿则白细胞更易于破坏。而单纯的镜检法或颗粒计数法、影像分析法的结果可能导致破坏的白细胞检不出来,造成假阴性或结果减低。

3.而干化学法的粒细胞酯酶测定,可不受影响,有可能给出正确结果。当然这是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报告签发、或与临床沟通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

4.在不染色的情况下,某些与白细胞类似的细胞,如肾小管上皮细胞(RTC),可能被误认为白细胞。

5.推荐的染色方法为S染色法和SM染色法,染色液配制方法和染色方法、细胞染色特点,见表1。当然也可以采用血片染色的技术,如瑞氏染色法进行染色。尿细胞涂片最好采用专门的细胞离心制片机制片,会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表1:尿细胞染色法

6.制备的固定尿沉渣涂片,建议用瑞姬染色法,其操作程序与血涂片染色程序相同。其白细胞着色效果与血细胞着色效果类似,易于识别。

三、白细胞尿的病因

临床医生在区别白细胞的病因时,可以初步把病因划分为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大类,其鉴别流程可见表2.

表2.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白细胞尿鉴别流程

感染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尿最为常见:如①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淋球菌感染等。②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③真菌感染:如隐球菌、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等;④寄生虫或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等情况。

非感染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尿:如急性或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坏死、结蹄组织病、某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所致或非泌尿系统疾病所致,也多属于临近器官感染因素导致。

(一)感染性因素白细胞尿特点

1.一般患者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等症状。

2.一般为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泌尿道感染所导致。

3.以妇女,特别是已婚妇女发生率最高。

4.上尿路感染多为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多为膀胱炎。

5.肾盂肾炎尿中可见白细胞尿,并且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红细胞可见且形态正常,有时可见颗粒管型。中段尿培养阳性是诊断尿路感染的有力证据。

6.急性膀胱炎引发的尿路感染占尿路感染大多数,可见尿色浑浊,甚至可见肉眼血尿,白细胞增多,出现脓尿现象,尿培养阳性。

7.病例

l患者女性,39岁。因发热、腰疼、尿痛、尿频5天,前来就诊。

l查体:T38.6℃,P76次/分,BP/85mmHg,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软,左肾区有扣痛感。双肾B超显示大小正常,无结石,无肿瘤等情况。

l实验室检查:WBC:15.0×/L;Neut:0.85,ESR:25mm;尿常规WBC增高,RBC轻度增加,蛋白(±),亚硝酸盐(+)。

8.检验过程

(1)首先对该标本进行了干化学检查和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结果、散点图和直方图供参考(图1,图2)。

图1:患者尿液分析结果

图2:患者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散点图和直方图

(2)根据复检原则需要对尿液进行复检,将标本离心镜检,见大量白细胞和白细胞团(图3),同时还可见大量杆状细菌。

图3:患者尿沉渣检查结果

(3)再将标本滴加冰乙酸透析,可以显现细胞核结构,标本中以多分叶核细胞为主(图4)。还可见少许体积较大的单个核细胞,大部分细胞为分叶核细胞,少许细胞为单个核细胞。

图4:患者尿沉渣加冰乙酸后结果

(4)将标本用制片机制片后,用瑞姬染色查看,大部分为中性粒细胞,少许淋巴细胞,还可见体积略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小圆上皮细胞。可见细胞间有大量的杆菌。

图5:尿沉渣标本的瑞姬染色

(5)再对标本涂片进行革兰染色,课件白细胞及白细胞周边分布大量的革兰阴性杆菌,确认为大肠埃希菌。

图6:尿沉渣标本革兰染色

如果您觉得我们发布的信息对您及您的朋友有帮助,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应注意些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yy/18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