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年上半年细菌耐药趋势与对策报告
一、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次监测时间年1月1日至年6月30日,我院上半年各科室送检标本及其药敏试验结果。
(二)结果判断与数据分析
CLSI版判断药敏试验结果
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三)年上半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1.本院年上半年各科室共送检份标本,包含份支原体培养(肺炎支原体和一般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其中阳性标本数量为份,阳性率17.24%。
2.由于主要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阳性菌株数与药物敏感分析只纳入每个病人临床首次分离菌株,故以下药敏结果分析数据阳性菌株数为株(不含真菌)。
3.为了提高病原微生物检出的阳性率和准确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询证依据,建议各临床科室。
(1)切实提高标本送检率,多送血液及无菌部位标本。
(2)提倡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微生物培养标本,特别是使用限制级或特殊级抗菌药物患者。
(3)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四)年上半年科室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上半年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微生物送检率见表1,变化趋势见图1-1。
表1:年上半年科室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明细表
图1-1:年上半年科室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变化趋势图
(五)各科室送检情况
1.年上半年各科室送检标本数明细见图1-2。
图1-2:年上半年临床科室送检标本分布图
注:小儿普内科、小儿呼吸科以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为主。
2.年上半年培养标本送检构成比,见图1-3。
图1-3:年上半年培养标本送检构成分布图
(六)细菌来源分布及构成
1.年上半年分离病原菌标本来源(株),分布见图1-4.
图1-4:年上半年分离病原菌标本来源分布图
2.上半年分离病原菌构成见图1-5。
图1-5:上半年分离病原菌构成分布图
3.年上半年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株),分布见图1-6。
图1-6:年上半年革兰阴性菌的构成分布图
4.年上半年阳性菌的构成(株),分布见图1-7。
图1-7:年上半年阳性菌的构成分布图
5.血液及骨髓标本分离的细菌构成(株),分布见图1-8。
图1-8:年上半年血液及骨髓标本分离的细菌构成分布图
6.儿科(新生儿科、小儿普内科、小儿呼吸科)静脉血分离的细菌构成(50株),分布见图1-9。
图1-9:年上半年儿科静脉血分离的细菌构成分布图
备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儿童血培养中分离率排名第一,其中少数为致病菌,多数被认为是污染所致,因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与血培养标本采集规范程度成负相关。说明我院儿童血培养标本采集规范程需进一步规范。
7.尿液标本分离的细菌构成(株),分布见图1-10。
图1-10:年上半年尿液标本分离的细菌构成分布图
8.分泌物标本分离的细菌构成(株),分布见图1-11。
图1-11:年上半年分泌物标本分离的细菌构成分布图
备注:分泌物包括伤口分泌物、渗出液、创面、宫腔分泌物、口腔分泌物、耳道分泌物等
9.阑尾分泌物分离的细菌构成(株),分布见图1-12。
图1-12:年上半年阑尾分泌物分离的细菌构成分布图
10.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细菌构成(株),分布见图1-13。
图1-13:年上半年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细菌构成分布图
11.ICU病房病原菌构成(株),分布见图1-14。
图1-14:年上半年ICU病房病原菌构成分布图
12.非ICU病房病原菌构成(株),分布见图1-15。
图1-15:年上半年非ICU病房病原菌构成分布图
(七)年上半年主要细菌的药敏分析结果
年上半年主要检出细菌(株),分布见图1-16。
图1-16:年上半年主要检出细菌分布图
1.上半年株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ESBLs:41%)见图1-17。
图1-17:上半年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
备注:菌株数只纳入每个病人临床首次分离株
2.上半年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见图1-18。
图1-18:上半年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
备注:菌株数只纳入每个病人临床首次分离株
3.年上半年株流感嗜血杆菌药敏结果,见图1-19。
图1-19:年上半年流感嗜血杆菌药敏结果
备注:菌株数只纳入每个病人临床首次分离株,药敏为K-B法
4.年上半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见图1-20。
图1-20:年上半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
5.铜绿假单胞菌57株药敏结果
(1)年上半年铜绿假单胞菌57株药敏结果,见图1-21。
图1-21:年上半年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
(2)年上半年17株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见图1-22。
图1-22:年上半年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
6.年上半年41株肺炎链球菌药敏结果,见图1-23。
图1-23:年上半年肺炎链球菌药敏结果
7.年上半年36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见图1-24。
图1-24:年上半年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
备注:菌株数只纳入每个病人临床首次分离株,仅供参考
8.年上半年22株屎肠球菌药敏结果,见图1-25。
图1-25:年上半年屎肠球菌药敏结果
备注:菌株数只纳入每个病人临床首次分离株,仅供参考
9.年上半年13株粪肠球菌药敏结果,见图1-26。
图1-26:年上半年粪肠球菌药敏结果
备注:菌株数只纳入每个病人临床首次分离株,仅供参考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干预
(一)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与感染分布情况
1.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及检出率(见表2)
共监测住院病人人,总住院日,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54株,医院感染16株,定植4株,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8.23%(54/),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0.24%(54/),医院感染发现率0.07%(16/),多重耐药菌感染例次千日发生率0.33‰(54/),医院感染例次千日发生率0.‰(16/),多重耐药菌定植例次千日发生率0.02‰(4/)。
表2:五种目标性监测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注:肠杆科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2.医院感染情况(见表3)
表3:医院感染情况
3.多重耐药菌在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
(1)耐碳青霉烯类肠杆科菌(CRE)各临床科室分布情况
CRE检出8株,社区感染4株,定植1株,医院感染3株,分布于ICU及神经内科,感染部位为泌尿道感染2例,血流1例。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科室分布情况
MRSA检出16株,社区感染14株,医院感染2例,感染部位为皮肤软组织。
(3.)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科室分布情况
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9株,社区感染6株,定植1株,医院感染2株,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及泌尿道。
(4)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科室分布情况
检出耐碳青霉类鲍曼不动杆菌25株,社区感染14株、定植2株、医院感染9株;医院感染分布于ICU、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及呼吸内科,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8例、神经系统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
(二)多重耐药菌检出和感染趋势势
1.多重耐药菌检出变化
年至年二季度多重耐药菌检出变化趋势(见图2-1)
图2-1:年至年二季度多重耐药菌检出变化趋势
2.多重耐药菌感染趋势
年至年二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趋势(见图2-2)
图2-2:年至年二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趋势
3.医院感染变化趋势
年至年二季度医院感染趋势(见图2-3)。
图2-3:年至年二季度医院感染趋势
(三)二季度重点部门(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前五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1.二季度重点部门(ICU)医院感染前五位致病菌
ICU医院感染致病菌从高至低排列顺序为鲍曼不动杆菌6株、真菌4株,肺炎链球菌及屎肠球菌各2株,阴沟肠杆菌及产酸克雷菌各1株。
2.二季重点部门(ICU)医院感染情况
医院感染CR-AB3株、CRE2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1株)。
(四)分析
年上半年CR-AB医院感染较年上半年有上升趋势,ICU3例、神经内科4例社区感染曾在外院ICU住过;医院感染9株、10例次,医院感染分布于ICU、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及呼吸内科,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8例次(其中4例VAP),颅内感染及切口感染各1例次,神经外科、普外科各有一例患者曾经入住ICU(1例有13小时呼吸机使用经过),可能与患者入住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等有关。
三、细菌耐药抗菌药物使用对策报告
根据我院年上半年标本送检培养出病原菌的种类、比例及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给予建议。
(一)年上半年细菌耐药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中科UM-D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hongh.com/zlys/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