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戏称为“生命腺”的前列腺
越来越成为年轻男性的难言之隐
对前列腺缺乏认知、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前列腺炎更年轻化。据统计,约有50%的男性遭受到前列腺炎的困扰,想摆脱前列腺炎的伤害,先从了解开始。
50岁之前是前列腺炎的高发期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而每个年龄阶段的男性都可能遭受前列腺炎的影响。尤其是青壮年时期的男性,性功能旺盛,容易反复刺激前列腺。
前列腺病有什么症状?
?排尿不适:出现夜尿多、尿不尽、尿痛、尿急、不畅通、尿失禁等不适症状;
?下体疼痛:前列腺疼痛、生殖器官局部酸胀、尿道和睾丸处疼痛等;?性功能障碍:失去性欲,勃起难;阳萎早泄等;
?其他:下体潮湿,伴随着失眠、头晕、乏力、高热等。
前列腺炎分哪几类?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引起,多为大肠杆菌,起病急,临床症状重,前列腺液检查含大量白细胞,细菌培养阳性。(2)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引起,其病较慢,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一般,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阳性,细菌培养阳性,易反复发作。(3)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是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引起,起病缓慢,病程长,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阳性,细菌培养阴性。(4)前列腺痛:病变较轻,病程较长,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阴性,细菌培养阴性。
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
前列腺炎一般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过度疲劳和性活动(包括手淫)过度或长期禁欲时导致前列腺充血过久,为致病体提供感染的机会。
这些习惯更易“招惹”前列腺炎
?性生活不洁
性生活前后应该坚持洗一洗,保持私处的干净。否则,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出现尿道炎、扁桃体炎等相关炎症,从而导致前列腺炎的出现。
?性生活频繁
过度、不节制的性生活,会让大量分泌物淤积和腺泡扩张,引起腺体间组织水肿,导致前列腺出现无菌性炎症。大家应该保持规律的性生活,不纵欲,也不禁欲。
?久坐不动
久坐时,前列腺会受到压迫,会阴部、盆腔脏器过度充血,造成血液淤积,导致前列腺腺管阻塞,引发前列腺炎。
?不良的饮食习惯
有些男性长时间抽烟、喝酒,还爱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殊不知,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易使前列腺反复充血,为前列腺炎的出现提供有利条件。
?憋尿
憋尿对尿道伤害大,长期这样,肾脏会一身伤。尿液中含有的污物、代谢垃圾很可能在憋尿过程中被二次吸收。此外,尿路不畅、会阴损伤、慢性便秘、痔疮等均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如果你有以上坏习惯,记得改正了。
呵护前列腺,遵循3个原则
受前列腺炎的伤害,建议男性朋友做到“3补、2戒、1控制”的原则,即:补充3种对前列腺有益的营养素,同时还要戒掉2类食物,控制好排尿量。
“3补”
?优质蛋白
多吃瘦肉、鱼、鸡蛋、豆制品以及奶制品,这些食物对腺体有益,还能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
摄入新鲜果蔬、动物肝脏等食物,都能补充各类维生素,均衡营养。
?矿物质
硒可防止细胞遭受氧化破坏。有研究发现,前列腺病患者的血液中缺乏硒、锌,应多补充。
“2戒”
?减少摄入高脂食物
研究发现,吃越多高脂食物,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越高。所以,男性每天正常的脂肪摄入量不超过65g为宜。
?最好戒烟戒酒
成年男性每天摄入酒精的量最好不超过25g。
“1控制”
通过分多次小口喝水,规律控制排尿量。尿液有助于前列腺分泌物的排泄,避免重复感染。前列腺炎之所以成为男人的“痛”,主要是因为它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往往有难以根治、反复发作的特点,很难保证治疗过后不再患病。一旦前列腺的炎症变得严重,会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患者的生活:
①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内分泌失调;
②性欲减退,造成阳萎、早泄等,影响生活质量;
③精子活力下降,缩短精液的液化时间,导致不育;
④抗菌因子减少,引起感染,导致急性尿潴留、输精管炎等;
⑤前列腺增生,压迫膀胱,引发慢性肾炎,甚至是尿毒症。
前列腺炎在中医看来,与淋证最为相似,是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疾病。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一旦有排尿不适、下体疼痛、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否则越拖越严重。孙泰和就有几位专家在治疗前列腺炎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体质辨识、辨证施养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谢俊明
主任医师
丰潭馆:周日上午
和平馆:周日下午16:00—19:00
擅长泌尿系肿瘤的中西结合治疗和调养;长期从事对男性不育及性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男性疾病的诊治;擅长通过体质辨识、辩证施养配制方剂及养生膏方。
陈望强
副主任中医师
凤起馆:周三晚上
主治:男性不育症、频繁遗精、严重尿频、阴茎勃起易疲软、早泄、龟头敏感、复发性龟头炎、性欲下降、性生活后疲乏等治疗有丰富诊治经验。
张瑞冬
主治中医师
和平馆:周三下午
临床擅长:感冒、咳嗽、胃病、便秘、失眠、口疮、各类关节痛、颈腰椎病、湿疹、痤疮、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前列腺增生等内科、妇科、男科、皮肤科常见病,亚健康体质辨识及调理。
图片及部分信息源于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
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ks/5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