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家长必修课,孩子化验单,你能看懂吗


医院订阅哦!

终于能看懂孩子的化验单了,如果化验单上明显是病毒性感染,我会与医生商量,坚决不给孩子挂水,因为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这是常识!孩子发烧时我也不同意医生给孩子用“中成药”输液,中药成分复杂,直接绕过孩子的“皮肤屏障”、“肠道屏障”进入他的血液,沉淀在他稚嫩的血管里,这对孩子来说是种伤害。那么化验单上究竟写了什么呢?一起看看吧!

医院的常规化验主要有血、便、尿三种,血常规常用来帮助诊断呼吸道疾病、贫血等,便常规常是腹泻宝宝需要化验的项目,而当泌尿器感染、脱水或怀疑患糖尿病时,则需要通过尿常规化验确诊或诊断。

1

血常规

普通体检中,血常规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这些数值,就可以啦。但是如果是因发烧等原因进行血常规测试,除了以上指标,还要   

第三,要看中性粒细胞的检查值

如果它低于正常值,说明有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的检查值越低,说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严重。如果高于正常值,说明是细菌感染。

有些孩子,他们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很高,这预示着孩子的发热会越来越厉害。

第四,看血红蛋白(HGB)

血红蛋白检查结果的高低提示孩子是否存在贫血问题。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g/L

1)如果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意味着孩子出现贫血现象,需要进一步查看其他检查项目,以便分析判断孩子贫血原因。

2)血红蛋白浓度低于,且同时出现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而红细胞计数升高的情况下,说明孩子出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这种类型的贫血多由缺铁引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缺铁性贫血。

3)在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平均红细胞体积数值偏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或偏低,红细胞计数增加的情况下,提示孩子可能出现大细胞贫血。此种类型贫血多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导致的。在牧区常年饮用羊奶的孩子中最为多见。

  

第五,看血小板

血小板的数值越高,说明孩子感染的次数越多。很多反复感染的孩子,血小板数值都是万、万。

  

第六,看嗜酸细胞(EOS)检查值和嗜碱性细胞(BASO)检查值

它们是判断孩子是否过敏的指标之一。如果嗜酸性细胞检查值高出正常值很多,说明孩子过敏很严重,说明这个孩子这次生病是在过敏基础上受到感染导致的。

  

第七,看淋巴细胞检查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

淋巴细胞是干什么的呢?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分泌抗体来对抗病毒的。如果这两个值高出正常值,就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第八,看单核细胞百分率和单核细胞检查值

单核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病毒和细菌都有作用,不管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吞噬细胞就会第一个出现。

单核细胞越高,说明孩子这次发热的程度越严重,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2

便常规

通常,如果孩子出现了腹痛、腹泻、腹胀、呕吐、突然高烧抽搐等状况,医生便会要求妈妈们给孩子化验大便(医学称便常规)。此外,当孩子大便出现异常,如大便带脓液及血丝、蛋花样大便、水样大便、大便颜色异常等,也会要求验大便。

便常规化验单和尿常规一样会以“一”代表正常;以“±”表示结果可疑;以“+”表示阳性,从“+”到“++++”代表不同的严重程度。

  

白细胞:正常情况是不见或偶见白细胞,肠炎时15个HPF分散存在。细菌性痢疾可见大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

  

红细胞:正常粪便不见红细胞。下消化道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红细胞。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红细胞可成堆存在。

  

绿色便:正常时见于食用大量的绿色蔬菜。小儿肠炎时,因肠蠕动加快,使粪便排出速度过快,以致于胆绿素未转化成粪胆原而引起。

  

稀便或水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或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时多为蛋花样便,霍乱患者粪便呈米柑水样。

  

粘液便:正常时粪便中混有少量黏液,不易发现。小肠炎时黏液增多且与粪便混匀;大肠炎时,黏液附于粪便表面。如为血性黏液多提示为肠炎或肠道肿瘤。

3

尿常规

在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时,为2岁以上儿童每年查一次尿常规,如果孩子有尿频、尿急、尿痛、浮肿、尿少、多尿、不明原因的发烧等情况时,也应当及时化验尿常规,因为尿常规化验不仅能直接反映泌尿系统的功能状态,还能间接折射出其他系统的健康状况。

尿蛋白(PRO):正常参考值“—”,尿蛋白持续增多见于肾脏疾病或发热、受寒、剧烈活动和特殊体位等。

白细胞(WBC):正常参考值<5个/Hp,大量白细胞提示尿路感染,常见于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红细胞(RBC):正常参考值“—”,或偶见>5个/Hp(高倍视野)提示镜下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小儿发热时,尿常规也会检出红细胞,通常建议在退热后复诊几次尿常规。

4

病毒感染or细菌感染?

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生病需要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两者的不同决定了治疗的关键,那就是抗生素的使用。如何作一简易判断呢?

第一招看白细胞计数(WBC)和分类

白细胞总数(WBC)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可能为细菌感染;较严重的细菌感染,可成倍增加。但白细胞总数异常增高的话,就不能以细菌感染来解释了,需要看血液科。

分类主要看淋巴细胞比率(LY%)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这2项,到底是谁升高了?淋巴比率升高,提示病毒感染;中性粒百分比升高,则为细菌感染。

剧烈运动、疼痛刺激、哭闹和呕吐等,均可使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暂时升高。请家长们注意了,发烧后24小时验血的结果比较有参考价值。另外,可能很多父母不知道,不同年龄的孩子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里列一张表供大家参考:

第二招参考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RP)

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超敏CRP数值高,代表细菌感染。低,可能为病毒感染。

但是,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超敏CRP在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等时也会增高,需要有经验的医生鉴别。

第三招参考降钙素原(前降钙素,PCT)

降钙素原(PCT)是近些年才出来的项目,早期是没有的。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一般不会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CT有助于对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PCT对全身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已明显优于超敏CRP。

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PCT虽然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但是,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

综上,孩子发烧了,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需要综合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超敏CRP和PCT结果以及临床表现综合考虑。

欢迎妈妈们把感受、疑问、不同意见反馈给我们。育儿路上,我们一路同行!

精彩推荐









































中医治疗白癜风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ks/32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