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喹诺酮类
临床现常用第三代、第四代。代表药物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碍DNA的复制,产生快速杀菌作用。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1.对G-杆菌如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及军团菌等,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2.对G-球菌如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等也有效。
3.对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等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4.某些药物对厌氧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作用。
1.呼吸系统感染主要用于G-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感染所致的肺炎、支气管炎等。
2.消化系统感染用于G-杆菌如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等引起的腹泻、胃肠炎、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等。
3.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用于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淋病奈瑟菌等引起的单纯性或复杂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炎或宫颈炎。
4.骨骼系统感染药物可渗入骨组织,用于急、慢性骨髓炎和骨关节炎的治疗。
5.五官科、皮肤软组织、外科伤口感染。
6.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耐药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的感染。
1.消化道反应味觉异常、食欲减退、胃痛、恶心等。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烦燥、焦虑及精神症状。
3.骨、关节损伤影响软骨发育,引起关节肿胀、疼痛、骨损害等症状。
4.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红斑、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个别病人出现光敏性皮炎。
5.其他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易致肝、肾损害;少数病人有肌肉酸痛、肌无力现象。
①确诊为细菌感染者才能应用抗菌药;②掌握病人基本情况,询问相关的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③儿童、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喹诺酮类抗菌药。每天多饮水,定时定量用药,若出现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反应,不用害怕停药后症状会消失;④出现皮疹、瘙痒,白细胞减少等情况及时停药;⑤长期用药要注意关节肿胀、疼痛和肌腱炎等症状,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⑥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避免应用。
二、磺胺类抗菌药
广谱抑菌药,对大多数G+菌和G-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沙眼衣原体、弓形体、放线菌、疟原虫也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叶酸代谢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类药:磺胺异噁唑、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
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类药:柳氮磺吡啶
外用的磺胺类药:磺胺米隆、磺胺嘧啶银、磺胺醋酰钠
1.泌尿系统损害乙酰化代谢产物溶解度较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腰痛、尿痛、结晶尿、尿少,甚至尿闭。可大量饮水或合用碳酸氢钠促进排泄进行防治。
2.过敏反应以皮疹、药热多见,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甚至死亡。
3.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长期用药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发生溶血性贫血。
4.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晕、头痛、乏力、精神不振等。
5.肝损害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6.消化系统反应可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甲氧苄啶(磺胺增效剂)
与磺胺类药合用可对细菌的叶酸代谢形成双重阻断,抗菌作用增强数十倍,并可减少耐药菌株的形成。
四、硝基咪唑类——甲硝唑(灭滴灵)
1.抗厌氧菌作用对G-厌氧杆菌、G+厌氧芽孢梭菌和厌氧球菌均有杀灭作用,尤其对脆弱杆菌更为敏感,至今未发现耐药菌株。临床用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如牙周炎、骨髓炎、口腔黏膜感染、中耳炎、盆腔炎、腹膜炎、阑尾炎、妇产科手术的病人等,是临床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
2.抗滴虫作用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
3.抗阿米巴原虫作用对肠内和肠外阿米巴滋养体均有强大杀灭作用,是治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的首选药。
4.抗贾第鞭毛虫作用是目前治疗贾第鞭毛虫病最有效的药物。
1.消化道反应可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口腔金属味。
2.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及共济失调等。
3.过敏反应少数人可发生皮疹、白细胞减少、荨麻疹等。
4.用硝基咪唑类药物期间,告诉病人会出现恶心、厌食、头晕、头痛、感觉异常等,停药后自然消失;若出现眩晕、共济失调、惊厥的情况,立即停药;药物抑制乙醇代谢,用药期间禁止饮酒和含乙醇的饮料。
五、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
有效杀灭引起下尿路感染的G+菌和G-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急性下尿路感染、慢性菌尿症和反复发作的慢性尿路感染。
形态教研室
赞赏
长按女人脸上长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ks/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