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总结一文读懂抗生素的适应症和毒副作用


作者:医院(医院医院)检验学部冯永旺

抗生素定义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由真菌、细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用很小的剂量就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自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获得。抗生素在人类发展过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抗生素是把“双刃剑”,既有良好的的适应症,又“是药三分毒”。那么抗生素有哪些适应症,同时对人体的危害又都有那些,以下将对常见抗生素进行具体说明。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是一大类抗菌药,又分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适应症:青霉素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抗菌药,对人体除能引起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明显,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青霉素类抗菌药如阿莫西林等,在临床上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中耳炎、鼻窦炎、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急性单纯性淋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等。

?毒副作用:

1、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无论口服,还是注射,均应做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还应避免饥饿时使用青霉素,打针后应观察20医院,因为大部分过敏反应发生在20分钟内。(切记)

2、毒性反应:少见,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

3、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症状加剧,称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4、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

5、心力衰竭: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竭。

头孢菌素类

?适应症: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常见的约30种,按其上市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一、二、三、四代。此类药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大、疗效确切、安全低毒等特点,对于常见细菌有较好杀菌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

?毒副作用:

1、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大多数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严格执行。

2、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肠道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另外,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尤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3、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

4、造血系统毒性:头孢菌素偶可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等。

5、肾损害:主要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由肾排泄,以第一、二代头孢为多见,偶可致血液尿素氨、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其中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显著。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6、凝血功能障碍:由于头孢菌素抗生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使凝血机制发生障碍,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头孢菌素抗生素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

7、与乙醇联用产生“双硫仑”(戒酒硫)样反应,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醒的功能。当与乙醇联合应用时(喝酒或者接触酒精等),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而这个“醉酒状”可能让当事人永远醒不来。

大环内酯类

主要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适应症:阿奇霉素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肺炎球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有很强的抗菌活性。适用于由敏感菌所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急性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于性传播疾病中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单纯性生殖器感染等。

?毒副作用:

1、对肝脏的毒害:在正常剂量时,对肝脏的毒害较小,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胆汁郁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但经酯化后的这类药(如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对肝脏的毒性更大,应短期减量使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2、对前庭系统的影响:静脉给药时可发生耳鸣、听觉障碍等,停药或减量后可恢复。

3、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热、药疹、荨麻疹等,反应严重时应停药。

4、胃肠道反应:部分药物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等,停药后可恢复。

5、局部刺激:注射给药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本类药物不宜用于肌肉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故滴注液应稀释至0.1%以下,滴入速度不宜过快。

6、抑制茶碱代谢:本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故不宜和氨茶碱类药联合用药,以防茶碱浓度异常升高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医院进行茶碱浓度监测,以防意外。

7、部分药品易透过胎盘:如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因此,孕妇和哺乳妇女均需慎用,必要时宜暂停哺乳。

喹诺酮类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以萘啶酸为代表,因疗效不佳,目前已不使用;第二代以吡啶酸为代表;第三代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适应症: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目前,临床上喹诺酮类药被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和骨、关节、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耳鼻喉科及外科伤口感染等。

?毒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大约有3%~5%的患者在服用该类药后会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最近几年,随着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问世与剂型的改革,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已有所降低,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微。因此,只要遵医嘱服用,并注意在饭前服药,服药后及时进餐,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避免这一不良反应的出现。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在服用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依诺沙星(氟啶酸)的患者中,约有2%的人会出现嗜睡、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等轻微症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这些反应主要与服药剂量过大、服药时间过长有关。这是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如果一次使用剂量过大或服药时间过长,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量就会增大,从而可影响大脑边缘系统的功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所以,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药量,不可随意增加用量和服药次数;同时应注意用药的持续时间,一般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控制在5-7天左右。如果服药期间出现了上述症状,就要及时减少剂量,必要时可停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3、过敏反应:在服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时,还有极个别的患者会出现皮疹、药物热及荨麻疹等一般性过敏表现。与其他抗生素相比,此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不会引起如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过敏症状。只须立即停药,并适当服用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或外用止痒剂即可。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这样,可很快缓解症状,消除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4、光敏性皮炎: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多见,属药物变态反应,常在用药后7~10天出现。

5、血糖异常:主要是加替沙星。包括症状性低血糖和高血糖症。严重血糖异常的,包括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痉挛和精神状态改变(包括意识丧失)。虽然少数导致致死后果,但是如果得到适当处理,这些事件大多是可逆的。

氨基糖苷类

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包括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

?适应症: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共同特点就是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特别是在碱性环境中作用较强。临床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主要用于由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全身性感染,如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软组织、骨关节及烧伤、创伤引起的感染等。

?毒副作用:

1、神经肌肉阻滞: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神经肌肉阻滞的机制是由于药物抑制突触前的乙酰胆碱(Ach)释放与阻断突触后的Ach受体所致。这一现象虽然少见,但危险性较大。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舌颤,甚至全身抽搐,有时很难与脑膜炎惊厥相区别。氨基糖苷类与肌肉松弛药安定等合用可加重反应,此类药物不宜静脉推注。

2、肾毒性:新生儿、早产儿、老年人危害最大(链霉素、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的毒性主要损害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一般不影响肾小球。

3、耳毒性:主要是庆大霉素。该药物对第Ⅷ对脑神经选择性损害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可分为:

(1)耳蜗神经损害:出现耳胀满感、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2)前庭功能失调:可出现平衡失调、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阵颤。但这两类症状并非绝对,有可能两者兼有。有时临床自觉症状不明显,需要仪器检查前庭功能或听力才可发现,这些“亚临床耳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0%~20%。本类药物可通过胎盘屏障,造成胎儿第Ⅷ对脑神经损害,成为先天性耳聋的重要原因。

4、过敏性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性休克,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致死。其中链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应予注意。

5、造血系统毒性反应:链霉素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6、二重感染用药时间过长可引起二重感染,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

7、其它其他少数可引起呼吸肌肉麻痹,造成呼吸抑制或暂停。此外,有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出现转氨酶升高,甚至黄疸。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炎,但较少见。

四环素类

?适应症:四环素类抗菌药抗菌谱广,目前多用于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回归热螺旋体和布氏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也可用于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引起的呼吸道、肠道、泌尿道的感染。

?毒副作用:

1、消化道反应;

2、肝损害;

3、肾损害;

4、影响牙齿及骨骼的发育,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小儿禁用;

5、有局部刺激,故不可肌注,静滴宜充分稀释;

6、有过敏反应;

7、使用时间稍长,易致肠道菌群失调。

氯霉素类

?适应症:氯霉素为广谱抗菌药,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20世纪50年代,由于发现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灰婴综合征,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氯霉素毒性太大,目前仅用于治疗伤寒和副伤寒,也可用于立克次体病、沙眼和其他药物无效的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毒副作用:

1、造血功能异常氯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使白细胞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查血象;

2、肠道反应;

3、用药时间过长可引起二重感染。

磺胺类

?适应症:磺胺类药属广谱抗菌药,但由于目前许多临床常见病原菌对该类药物耐药,故仅用于敏感细菌及其他敏感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敏感细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与甲氧苄啶合用可治疗对其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中耳炎;星形奴卡菌病;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与乙胺嘧啶联合用药治疗鼠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为治疗沙眼衣原体所致宫颈炎和尿道炎的次选药物;治疗杜克雷嗜血杆菌所致软下疳的次选药物;治疗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新生儿包含体结膜炎的次选药物;敏感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时可作为预防用药。

?毒副作用:

1、过敏反应;

2、泌尿系统损伤:取决于尿中药物的浓度和溶解度(注意首剂加倍,服药期间多喝水,加速溶解),易产生血尿、结石,不可与维生素C联用;

3、血液系统损害;

4、肝损害。

大部分的抗生素都有肠胃副反应,肝肾毒性,而且抗生素吃多了,自身的抗病能力会下降,所以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慎重,遵从医嘱。抗菌药物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处方药,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才可以使用,不要动不动就吃抗生素,不是所有的发烧都需要吃抗生素,即使是细菌引起的发烧也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疫苗,切记不要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有事没事吃两片是绝对要不得,乱吃抗生素可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伤害。切记非专业人士指导专业人使用抗生素,认为吊点滴用抗生素效果肯定比口服好,相反,静脉用抗生素反而会增加过敏反应和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盲目使用抗生素有害无益,抗生素不用则以,用必精准。抗生素使用会有如此多的副作用,所以让我们全员行动起来,合理使用抗生素。

1.李彤,智屹惠,曹世宏.抗生素的副作用[J].医学综述,,7(8):-.

2.潘淑勤,韩浩月,FernandoLima.抗生素的副作用及抗生素替代物[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1).

3.刘建群.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对策[J].北方药学,(5).

编辑:Nicole审校:赵三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gr/50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