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支原体尿路感染 > 支原体尿路感染 > 健康秋季宜刮痧,到底怎么刮四版
当前位置: 支原体尿路感染 > 支原体尿路感染 > 健康秋季宜刮痧,到底怎么刮四版
《广东卫生计生》10月17日第四版
精神障碍的早期症状
○医学指导:医院心理精神科李刚
精神疾病主要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痴呆症、智力残疾和包括是自闭症在内的发育障碍。在我们身边,可能每13人中就有一个“精神障碍患者”。目前我国精神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72.3%不知自己已经患者,重度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超过万,致残率高达60%,自杀率达30%。
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均不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生逐年增多,但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以及精神卫生的忽视普遍存在,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手段均不足,一旦患病,治愈率低、病残率高。
精神类疾病多达多种
常见精神疾病有十大类,多种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发育迟滞、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适应障碍、儿童多动障碍等。具体多发病如下: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双相情感障碍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躁郁症,患者通常有躁狂期和抑郁期,之间有情绪正常期。全世界有约万人受这种障碍影响。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疾患,全世界约有患者万人。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常见的症状包括幻听和妄想,让人无法正常工作或学习,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痴呆症
痴呆症在全世界影响着超过万人。特征是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紊乱,涉及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判断、言语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意识清晰,情感自控能力差、社交或动机的衰退,常与认知损害相伴随,但有时可早于认知损害出现。它影响记忆、思考、理解、语言和判断等能力,患者通常还伴有情绪控制、社会行为能力方面的退化。
发育障碍
发育障碍是智力残疾和包括自闭症在内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的总称。发育障碍会导致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有关的功能损伤或延迟,造成社会行为、沟通和语言能力受损。
多数精神疾病患者表现为言行怪异或抑郁、焦虑、失眠或紧张、恐惧、害怕、担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疾病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有些精神疾病患者普通大众就能从其日常生活中发现他有精神疾病;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别人可能发现不了的,只有其本人才能感到疾病的痛苦;有些精神疾病患者不愿意接受诊断治疗;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则到处求医治病;有些急性起病,有些缓慢发病。
11种早期症状需注意
有些精神疾病患者是缓慢发病的,早期表现常常不易被周围人理解为精神病,知道病情发展严重了以后,家属还很难回忆起确切的发病时间,那么,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1、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再难入睡、睡眠质量不好,多梦。
2、乏力:表现为整天疲乏无力,躺在床上无法入睡,想些无关紧要、不切合实际的事情,大多都是不好的、负性内容。
3、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对原来的爱好消失。不愿意和人交往,爱独处。
4、心情烦躁不安:不愿意听到任何声音,对声音敏感,警觉性增高。
5、懒散:不讲个人卫生,对工作不认真,不守劳动纪律。学生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批评也觉得无所谓,仍然我行我素。
6、淡漠:对人冷漠。回避社会,寡言少语常独自呆坐,或漫不经心。对他人的关心无动于衷。
7、自语,自笑:经常听到患者喃喃自语,不知所云,或者独自发笑,令人不解。
8、猜疑:无端地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恶意。情绪易变,好无故发脾气或紧张恐惧。
9、莫名其妙的身体不舒服:总强调自己失眠、头痛、易疲劳,以此为由长期回避社会和工作。并且安于现状,即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妥,也不积极地诊治身体的不舒服,这是躯体的疾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要区别之一。
10、窥镜症状:长期时间呆坐在竟字面前,端详自己的面容。这可能是由于一种叫做感知综合障碍的症状造成的患者看到自己的脸变形了,或者不真实了,所以才长时间照镜子。
11、情绪不稳: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伤心流泪,或兴奋不已或大发雷霆,与其即往性格不相符。
专家建议,如果家人发现身边人出现以上行为,应尽早发现精神疾病,尽早到精神卫生机构接受干预和治疗,以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通讯员杨芸)
秋季刮刮痧排毒养生好过冬
○医学指导:医院谷婷婷
正道“天凉好个秋”,但是一到秋天,各种关节疼痛、面瘫、胃肠道疾病、烦躁困乏、干眼症等疾病急剧增加,给身体来个“秋后算帐”。在中医养生保健的外治法中,刮痧是一种非常适合秋季的治未病方法。刮痧是运用手法以牛角、玉石、砭石、拔筋棒、陶瓷等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反复刮拭,来达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
秋天适宜刮痧
秋天气候舒适宜人,人们衣着少而宽松,可以暴露一定面积的刮痧部位,同时皮肤状态也不会像夏天那样出现各种各样的皮肤病而影响操作。
天气逐渐转凉,人体处于内收状态,寒气外闭,如体内仍有夏季遗留的湿邪的话,则易郁闭化热,从而形成外寒内热,寒包火的现象,人们会出现头昏脑涨、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乏力等症状,如果此时择机刮刮痧,透透邪,使邪有出路,则身体也能顺应天时如“秋高气爽”,一些秋季高发的常见病和不适症状也会因此而减少。
对于一些欲进补又伴有消化不良或其他实证的患者,秋补前刮刮痧,排排毒,健运脾胃,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加强补益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刮痧总体而言属于一种泻法,并非人人皆宜,适合于正气比较充足,同时又有实邪的患者。例如,像感冒、发烧、头痛、秋乏、失眠、干眼症、腹胀、便秘、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关节疼痛等疾病都是刮痧的适应症。
感冒:感冒初期,病邪在表,尚未入里,感冒患者常有恶寒发热、头痛项强等表证,此时通过刮痧可解表透邪,及时拦截病邪于体表。刮痧时可从内池穴向大椎穴刮拭,或刮两侧风池穴片区。若是风寒感冒,刮痧后可喝葱白姜汤加强发汗解表效果。
干眼症:秋季气候干燥,眼球表面的水分容易蒸发,再加上长时间用眼过度的话,就会出现双目干涩、刺痛,有异物感,容易疲劳、视物不清等干眼症的症状。可刮拭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穴、印堂等穴位及眼周,以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和干涩的症状。
精神困乏:秋季阳气渐消,阴气渐长,故经脉阳气不足时容易导致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等秋乏症状。刮拭太阳穴四周、印堂至发际、头顶百会穴四周、风池等穴至皮肤有热感,可振奋阳气,提神醒脑,解除秋乏。
关节痹痛:气候转变是引发各种关节痛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有“老寒腿”、肩颈腰痛、手足不温等。秋季刮痧是鼓舞阳气,疏通经脉,祛除风寒湿痹,缓解关节痛的好方法。可从上至下反复刮拭膀胱经,膀胱经为体内最大阳经,是身体抵御风寒的重要屏障。手中足温者可刮拭手掌及手指,从根部刮向指尖;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肩颈及腰腿痛,可以痛点为着力点向四周刮拭。
食积腹胀:秋冬季节一向是胃肠道疾病的发病高峰,再加此这个季节里人们的食欲增加,部分人又有进补的需求,故健运脾胃是秋季养生的主要原则。可由上而下刮拭中脘、天枢穴,或围绕该两穴为着力点,施以旋转回环的动作连续刮拭,动作均匀柔和,以腹部皮肤红润为度。
小贴士:刮痧时应使用少量油类作介质
橄榄油、精油以及一些药油等都可以。刮痧时尤其要注意不要着凉,避免暴露的身体受风寒侵袭,刮痧完可喝一杯温开水或姜茶,不宜马上洗冷水澡。另外,刮出的“痧”颜色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如果出“痧”多且颜色较深,表示透邪较多;如果病情较轻,“痧”也会出得少些,颜色相应较浅。刮痧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为宜,频率也不能太频繁,下一次操作应上一次的“痧”印消退为宜,一周不能超过2次。对于过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身体比较瘦弱,或正患有皮肤疾病,尤其是出血倾向的患者均不宜刮痧。(通讯员禤影妍)
三种关节炎治疗保健各不同
○医学指医院风湿免疫内科蔡小燕
关节炎是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据统计,我国关节炎患者人数在1亿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关节炎的类型有多种,每种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不一样,不同的关节炎,治疗、保健都大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畸性的关节炎,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主要表现,可反复迁延导致进行性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手指、手腕是最常受累的部位。患者早晨起来会觉得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晨僵现象)等表现。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由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多种因素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主要针对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而发病。治疗主要是尽早使用控制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不再是“不治之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使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已大大改善,治疗的目标不再局限于“控制症状”,而是“缓解病情”,阻止关节破坏,防止残废。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大小关节多可以侵犯,以小关节更为常见。当患者出现多关节的肿痛,尤其是手指、手腕出现肿痛,一定要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目前有许多血清学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例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使早期诊断类风湿成为可能。此外,还有一些关节炎早期暂时达不到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明确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但有明显的关节炎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未分化多关节炎”,多数也主张早期干预治疗,使疾病尽快控制缓解下来。
规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软骨或骨质破坏可以在发病的3个月内就出现。国际上公认的治疗窗口期(即治疗的最佳时间)是起病3个月内,起病头一两年的治疗非常关键。大量临床案例证实,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侵蚀发生在发病前1~2年内。此时,如不立即进行恰当的治疗,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受损,加大了今后治疗的难度,降低了达到临床缓解的几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分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分为两大类。一是控制症状的药物,又称为治标的药物,主要包括消炎止痛的药物;另一类是缓解病情的药物,又称为治本的药物,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等各种慢作用药和生物制剂。
保健常识: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精神舒畅,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大多数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需要特别禁忌某种食物,不需过分忌口。一般来讲患者的饮食中应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要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关节功能锻炼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缓解期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关节锻炼,可以增加肌力,保存关节的活动能力,防止关节挛缩、强直及肌肉萎缩。功能锻炼的方式有很多,可随病变关节部位不同而选择,如手部运动、床上运动、抗阻力运动、扶拐站立及步行等。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活动量宜从小到大,一般地说,每日的活动量以不加重局部症状为原则,持之以恒。
骨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主要由于年龄增大、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而导致的关节病变,年龄越大的人群组发病率越高。常见发生在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腰背、颈椎等中轴关节,也可能出现在外周关节,比如手指的第一指关节的不痛结节。
骨关节炎是“三分治,七分养”。由于骨关节炎是因为骨软骨退变和慢性劳损等引起,日常保健主要是减轻关节负重和磨损,尽量减少爬楼梯、爬山、快跑等使增加膝关节磨损的运动,合理饮食和减肥,关节注意防寒湿,保暖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镇痛和保护软骨,晚期可能就要更换人工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
近些年来,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不足40岁初次发病者较20年前增加25%左右,以往是40岁以上的男性及绝经后的女性才可能会得痛风,现在不少20来岁的男性也会发病。
痛风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或尿酸排泄减少影响尿酸正常排出,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或其邻近组织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痛风急性发作大部分是发生在拇趾,即第一跖趾关节(其他受累的部位依次是足背、踝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局部有明显红肿热痛,持续数日可自行缓解,进入间歇期,在数月或数年后再发作。如不进行积极的防治,发作次数会增加,且受累关节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可形成痛风石及痛风石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畸形、致残。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尿酸盐肾病、尿路结石等,晚期痛风患者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痛风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保健非常重要:
1.戒烟酒,啤酒尤其影响尿酸排泄。
2.低嘌呤膳食。含嘌呤较高的食物少吃,主要有:动物内脏(肝、肾、心、脑等)、沙丁鱼、蛤、蚝等海味及广东老火靓汤,其次为海鱼、虾蟹、贝类、牛肉、鸭肉、鹅肉、火腿、种子类食品等,而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米面、奶制品、鸡蛋等含嘌呤少。应注意烹调方法,如把鱼或肉煮汤,仅吃肉不喝汤,亦可减少嘌呤进入体内。
3.多饮水。痛风患者至少日饮水ml~ml,增加尿酸的排泄,在多饮水的同时可服些碱性食物或碳酸氢钠,也有利于尿酸的排出。
4.避免暴饮暴食、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易引发痛风的诱因,避免应用促进尿酸增高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
5.除了痛风发作急性期的治疗外,痛风缓解期的治疗更为重要。长期监测和控制血尿酸水平,是预防痛风发作和降低心、脑、肾病变的关键。(通讯员魏星)
孩子肺炎总好不了要警惕支气管哮喘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李增清
案例:琳琳三个月前患上支原体肺炎后,似乎一直断不了根,总是咳个不停,尤其是夜间和清晨,更是咳得厉害。刚开始用阿奇霉素还可以见到一些效果,但用上几天后,却又看不到什么效果了。“这支原体肺炎怎么就这么顽固呢?”在经过肺功能、胸片、血常规等检查后,医生发现原来是支气管哮喘在作怪,在经过正规的吸入治疗后,琳琳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
支原体是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触发因素,而支原体感染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当支原体感染时,它在造成肺部炎症损伤的同时,也可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破坏黏膜屏障,刺激气道上皮产生炎症反应,增加气道反应性;其次,支原体感染时,致敏的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加重气道的高反应而出现咳嗽和(或)喘息。此外,支原体还可作为特异性抗原,导致机体通过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而造成气道慢性炎症。
皮质激素可控制慢性哮喘
当诱发了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依旧是继续使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由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虽然有类激素样的作用,但它平喘的效果毕竟还是较激素类的药物要轻微,所以,家长会发现孩子在使用了抗生素后,还是一直无法痊愈。目前公认控制慢性哮喘反复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皮质激素,有些家长担心使用激素治疗后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胁。其实,在治疗哮喘时采用的是皮质激素的吸入疗法,每日用量只用~微克,少数病重的病儿可能会用到微克,即每次用量只相当于1个小米粒的百分之一,微乎其微,就算在吸入过程中吸进了一点点,也可在2小时内经肝脏代谢掉,所以家长可以不用太过于担忧。
过敏体质孩子长期咳嗽警惕哮喘
孩子是过敏体质,从小就湿疹严重,有反反复复的荨麻疹,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患感冒咳嗽一周以上不见好转,或者咳嗽和喘息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和清晨为重,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端坐呼吸等征象,就应高度怀疑是哮喘咳嗽的可能。
在结合上述临床表现,辅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及过敏原测试等检查后,可诊断是不是患了支气管哮喘。传统认为“内不治喘”,也就是说“哮喘是一种难治之症”,哮喘虽能治,但却不是短期就能治好的,一般至少要坚持2~3年才有根治的可能性,少数病程长、病情重的患儿疗程所需的时间甚至还要更长些。但儿童如果能得到及时、规范地治疗后,预后一般较成人好,约70%~80%的患者可以得到临床治愈。
所以,家长千万不能忽视了这些被其他疾病所掩盖的儿童哮喘,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有效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尽可能使患儿的肺功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通讯员林惠芳)
↙点击阅读原文评选进入大众点评,玩游戏拿官方神秘礼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gr/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