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


4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合理、谨慎地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轻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和减少MDRO的产生。

4.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4.1.1严格掌握应用指征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4.1.2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 尽量在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送病原学检测,尽早查明感染源,争取目标性抗菌治疗。在获知病原学检测结果前或无法获取标本时,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抗菌药物用药史等分析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及时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获知病原学检测结果后,结合临床情况和患者治疗反应,调整给药方案,进行目标性治疗。

4.1.3正确解读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 对于细菌培养结果,须综合标本采集部位和采集方法、菌种及其耐药性,以及抗菌治疗反应等鉴别感染菌和定植菌。由于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可能高于临床实际情况,须遵循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感染诊治指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作出客观分析,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4.1.4结合药物PK/PD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药物经济学以及药物PK/PD特点等,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给药间隔、给药途径以及疗程。优先选择窄谱、高效、价廉的抗菌药物,避免无指征联合用药和局部用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4.1.5规范预防用药 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和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4.2针对不同MDRO已有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案见表1。

5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5.1质量评价指标与持续改进相关指标

5.1.1直接指标 评价防控效果的直接指标包括减少MDRO感染病例数,降低MDRO感染现患率和发病率,减少因MDRO感染的病死率等。计算MDRO感染病例数时可以只包括感染病例数,也可以同时或分别计算感染病例数和定植病例数。计算MDRO感染病死率时只包括MDRO感染为直接致死原因的病例。如果防控措施有效,上述指标应下降。此外,医院感染MDRO检出率,医院感染MDRO数量等指标。

5.1.2间接指标 评价MDRO感染防控效果的间接指标包括手卫生基本设施配置及手卫生依从性,环境清洁与消毒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接触隔离依从性,MDRO主动筛查依从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指标,预防MDRO感染教育培训指标,MDRO感染目标监控等。这些指标均从不同角度反映MDRO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反映MDRO感染防控效果的过程指标。

5.1.3综合评价与持续改进 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能较好地评价MDRO感染防控效果。医疗机构可开展对MDRO感染防控专项行动计划,并利用质量工具,如PDCA法等,检查MDRO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进行效果评价和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防控措施的依从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5.2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MDRO网络信息平台可供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与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帮助上述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MDRO感染动态,发现和预警MDRO感染风险,有助于应对风险及辅助管理决策。

5.2.1加强医疗医院感染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其中应包含MDRO信息管理系统,医院感染监测、报告、数据共享和交换的信息平台,提供对MDRO感染的风险监控、预警、评估与处置依据。

5.2.2信息平台应具备MDRO的监测、报告和管理功能,每3个月或半年向临床医生报告本机构临床分离主要细菌的分布情况,分析当前主要抗菌药物敏感率(耐药率)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

5.2.3信息平台可帮助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定植或感染MDRO患者,便于医务工作者在患者就诊或者转诊前就了解其感染状况,有助于落实接触隔离和采取环境消毒措施。

5.2.4无微生物实验室的医疗机构,如家庭保健、长期护理机构、医院,可以采用合约形式,委托其他机构微生物实验室提供药敏数据,或借助公共网络信息平台获取区域性的耐药监测数据,以了解MDRO在本地区的流行情况及趋势。

5.3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的建立 MDRO发生与传播的影响因素多,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消毒与隔离水平、手卫生依从性及环境卫生学等;其涉及多个学科与部门,诊治和预防的难度较大,故应建立多学科协作体系。多学科协作体系在预防、发现、解决临床感染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个体、经验式医疗模式,对医院感染传播具有积极意义。依照此模式,可成立临床诊治组和预防管理组,临床诊治组可考虑涵盖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儿科、血液科、感染病科等临床专家,以及临床微生物专家、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承担的任务包括指导MDRO感染病例的检验、监测、诊治、隔离、环境消毒与清洁等。

预防管理组可以考虑由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后勤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监督指导MDRO预防控制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并对重点科室和MDRO检出较多的科室每季度联合查房,现场解决问题。两组间互相配合,职能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既参与决策的制定,又参与决策执行的组织领导和检查监督。

5.4培训、宣传、教育

5.4.1 培训 培训要点包括MDRO概念、分类、判断标准、流行现状、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MDRO预防及控制的管理要求,隔离措施,感染和定植等相关知识,以及手卫生、职业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可以采用岗前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讲座等方式,亦可观看宣传教育片,接受现场指导等。

5.4.2宣传 宣传医院感染,预防MDRO的产生及传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必须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实施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医院可以利用橱窗、网络视频、宣传手册、电子显示屏等,以及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和微博、







































北京白癜风价钱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gr/26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