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鸡场盗窃者,是指该病具有“隐秘性、纠缠性、危害难以评估性、留淘难以取舍性”的特点。隐秘性是指鸡在8周龄前临床上很难发现鸡群已感染该病,只有鸡群中陆续出现鸡只瘫痪、喜卧,逐渐消瘦的症状时,才会被发现鸡群已感染该病。待出现这些症状时,鸡已经90日龄;纠缠性是指鸡一旦感染本病后,难以净化,陆续有鸡发生该病;危害难以评估性是指鸡群的死淘率、产蛋率、高峰期的峰值、经济效益,都难以用数字表述;留淘难以割舍性是指鸡发病后的难以评估性和发病鸡日龄较大不舍得淘汰。
临床症状
虽然70年代我国就有关于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研究的报道,但较严重的发生还是年后。发病鸡鸡苗多来自中小规模的种鸡场(孵化场)和个别较大型种鸡场,如漯河某种鸡企业孵化的鸡苗,长期存在该病。
临床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喜欢趴卧的鸡,胸部皮下龙骨部位出现大小不一的“囊肿”,囊肿内早期可见淡黄色清亮、胶冻样黏液。这种“囊肿”不是疫病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跗关节肿胀,鸡站立困难,长期在笼内趴卧摩擦而成。切勿把这个囊肿当做某种疫病的症状而加以诊断。第二种表现为跗关节肿胀(也有的病鸡趾关节肿胀变粗,但现阶段临床并不多见)。肿胀部位会随着鸡只日龄增加而越来越严重,笔者曾见过日龄左右的鸡跗关节肿大似鸽蛋。产蛋鸡表现上高峰缓慢,日龄产蛋率不到70%,也有发病轻的鸡可以达到90%以上,但多数鸡产蛋性能不佳。死淘率在5%~30%。鸡在急性感染之后,可转变为慢性感染。
病理变化
病鸡的腱鞘呈现滑膜炎、滑液囊肿胀,靠近末端处有水泡样肿胀,水泡腔内渗出白色或淡黄色液体,剖开肿胀关节、爪垫部位可见大量黏稠的渗出液;随着病情的加重,切开肿胀部位可见黄白色干酪样或黏稠黄色胶胨样物质。滑膜炎的关节腔和腱鞘中可见异嗜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性浸润,滑液囊膜因绒毛的形成,其下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而增生。病鸡肝、脾、肾肿大,鼻腔、气管常无肉眼病变。有时可见到轻微的气囊炎,部分鸡可见胸腹气囊囊膜增厚,有气囊炎现象。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MS的实验室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高度敏感、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为MS的监测,并最终建立无MS感染鸡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特征性症状是关节肿胀、跛行,如果鸡群出现跛行的同时,伴有呼吸道症状,配合其它临床症状,如鸡冠苍白、缩小,排绿色稀便,消瘦,胸部起水疱,脾、肝、肾肿大等症状,可以考虑是MS感染。通常MS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的培养和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临床常出现MS和MG混合感染的情况,无论是SPA、HI还是ELISA都存在假阳性反应,而且传统的病原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方法耗时费力,不适合快速、准确对MS进行诊断,这些技术均不能满足临床实践对MS进行快速诊断的要求。伴随MS基因序列的相继测定,相比病原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的PCR方法连续建立起来。谢志勤等建立了MG、MI、MS多重PCR,能够快速鉴别诊断MG、MI和MS,敏感性均为1Pg。Hong等n71根据MS的血凝素蛋白vlhA基因建立了针对不同来源的商业鸡场MS分离株进行检i贝4和分型PCR方法。针对编码MG的血凝素蛋白基因pMGA和MS的vlh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了引物,建立了多重套式PCR检测方法,可以非常敏感和特异性的同时检测MG和MS。Jarquin等口州基于MG和MS的16SrRNA设计引物,建立了Real—time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MG和MS。
防控措施治疗
感染发病的鸡群,使用对支原体高敏的药物,如恩诺沙星、替米考星、利高霉素、强力霉素和泰妙菌素等饮水或拌料进行群体治疗;发病严重的鸡只采取个体治疗,使用赛诺米或泰美乐,按每千克体重0.2~0.3毫升肌肉注射,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目前用于预防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疫苗主要有澳大利亚经突变筛选出的一种活的温度敏感型MS疫苗(MS—H),由MS—H野毒株/7Ns经过N一甲基一NL硝基一N一亚硝基胍诱变获得的弱毒疫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实验室和临床上已经得到证实。目前国内尚无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疫苗上市。
精细化管理
首先,要做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的管理,给鸡创造好的生活环境;其次,有条件的鸡场可以使用灭活疫苗或活疫苗接种;然后,轮换使用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而对于出现症状的鸡,药物难以治愈的,淘汰关节肿大、瘫痪、消瘦的鸡。有文献报道中药方剂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脚掌趾关节肿大
河山工作室
赵河山博士,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于东北农业大学畜牧系动物生产专业动物遗传育种方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系我国第一个家禽学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这是我们的口号,河山工作室,以国内外最新技术、最新科研、最新资讯为依托,为正确的人的服务,与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河山工作室
联系方式:
邮箱:zhaoheshan
.
白癜风怎么能好中科白癜风专家寒假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gr/2637.html